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改革务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总课题组 章建刚 毛少莹 张晓明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摘要:2009年秋天,我们将隆重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届时人们会意识到,共和国最绚烂的成就都是用改革开放的浓墨重彩书写的,持续了31的改革进程已占据了共和国编年史半壁的江山,世界必将会以一种新的目光打量中国。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与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同步,转换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努力正成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改革中,中国的社会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个服务型政府将适应社会的变化,成为一个更强调协商管理和有限责任、更强调采纳民意和凝聚共识的公共部门。

    中国举办奥运会,向全球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承诺。但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也让我们认识到,表达善意不能一厢情愿;经济的迅速增长要求伴以更清晰的普遍伦理表达。国内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的成长给社会带来多样性的丰富,一个健康的市民社会迫切要求文化上的宽容和新的价值认同。而新一轮全球市场竞争不仅更多诉诸文化软实力,也要求越来越多的文化原创作为资源变成经济硬实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长久和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使命。

    经济健康发展、政府职能转化、文化不断创新,我们要在这三个维度构成的空间背景中,来观察、度量、评价并助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每一次新的进步。

    最近两年来的公共文化服务进展是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为新起点的。[1]那时我们就认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已经迈过了一个历史转折点,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

    最近的两年对中国来说仿佛是一次大考。积极和消极的因素、自然与人文的因素、国内或国际的因素以空前的烈度交相“绽放”,使这两年的中国充斥了高密度的悲欢离合。2008年,我国的GDP达到了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0%。中国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世人瞠目于我们正迅速跨越一个又一个历史里程碑。这一年,中国奉献给世界一届精彩的奥运会;中国宇航员实现了出舱外太空行走。与此同时,中国也先后遭遇了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8.0级强烈地震,在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之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一波波袭来。应该说,面对所有这些考验,中国人都交上了或正在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毕竟,我们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毕竟,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

    2008年底,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秋天,我们将隆重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届时人们会意识到,共和国最绚烂的成就都是用改革开放的浓墨重彩书写的,持续了31的改革进程已占据了共和国编年史半壁的江山,世界必将会以一种新的目光打量中国。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与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同步,转换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努力正成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改革中,中国的社会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个服务型政府将适应社会的变化,成为一个更强调协商管理和有限责任、更强调采纳民意和凝聚共识的公共部门。

    中国举办奥运会,向全球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承诺。但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也让我们认识到,表达善意不能一厢情愿;经济的迅速增长要求伴以更清晰的普遍伦理表达。国内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的成长给社会带来多样性的丰富,一个健康的市民社会迫切要求文化上的宽容和新的价值认同。而新一轮全球市场竞争不仅更多诉诸文化软实力,也要求越来越多的文化原创作为资源变成经济硬实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长久和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使命。

    经济健康发展、政府职能转化、文化不断创新,我们要在这三个维度构成的空间背景中,来观察、度量、评价并助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每一次新的进步。

    一 近两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简单地说,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公共服务体系是针对市场经济存在的,是要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而在计划经济时期,通常被称做私人领域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第一本公共文化服务蓝皮书的总报告就指出,公共服务及公共文化服务都不是计划经济的剩余物,中央关于“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意味着这一体系的全新打造。[3]应该充分看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其迈出坚实的每一步而喝彩。

    (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断加大

    新一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热潮是随着国家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家财政逐渐宽裕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而掀起的。经最终核实,我国GDP现价2007年达到257306亿元,2008年达到了300670亿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家财政收入连年以万亿元的增量攀升:2007年超过了5万亿元;2008年超过了6万亿元。在此前提下,国家对文化的投入有超过GDP增幅的大幅增加。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的中央本级财政为文化部系统的文化事业经费拨款达到156.59亿元,比2005年增加22.77亿元,增长17%。2006年地方财政文化事业经费也在增加。[4]拨款未超亿元的省区比2005年减少两个(青海、宁夏),仅剩海南、西藏两省区。[5]江苏省的新增额最高,达2.68亿元;其次是广东,2.41亿元;云南省增加了1.75亿元,位居第三。文化事业费增长幅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7%)的有17个省区市,其中增长幅度最高的是青海,增幅为46.2%;其次是云南,41.7%;第三是海南,增长了40.8%。经济欠发达省份都在奋起直追。

    2007年,中央财政文化事业经费拨款达到198.71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0.68亿元,增幅达25.7%。地方文化事业拨款也有较大幅度增加。[6]其中北京市的增加额最高,达6.31亿元,增幅为99%,几乎翻番;其次是上海市,为2.35亿元;广东省增加2.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