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
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历了从全面对话伙伴、睦邻互信伙伴到战略伙伴的发展历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进入一个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建成了全球覆盖人口最多、区域最广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形成新的格局。
一 中国—东盟经济关系二十年回顾
近20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迅速发展,从全面对话伙伴、睦邻互信伙伴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对话关系,并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国。1996年,东盟将中国升格为全面对话伙伴。1997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3年,双方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飞速发展,并进入一个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全面实现正常化。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高层领导人频繁互访,加深了相互了解,深化了互利合作。通过双边领导人互访,两国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协定,使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解决,为双边经济合作提供了框架。1991年7月,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对话关系,并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国。1993年9月,中国与东盟首次经贸和科技合作磋商会议举行。1996年7月,东盟将中国升格为全面对话伙伴。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最高领导人首次会晤,确立了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1999年2月至2000年12月不到2年的时间里,中国与东盟所有的10个成员国均签署了面向新世纪双边合作的框架协议。在这些框架协议中,确定了双边合作的总体目标、行动准则和合作领域,尤其确立了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地位和具体领域。这一时期,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迅速增长。1990~2000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从554万美元增至395.22亿美元。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不断扩大,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率先在中国投资,从1992年起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也开始对华直接投资。1993~1995年,东盟国家对华投资曾出现高峰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对华投资出现下降。中国与东盟在其他领域的经济合作不断扩展,双边在农业、能源、金融、科技、旅游、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合作力度加大,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逐年增长,我国在东盟的承包劳务合作规模扩大。据统计,1990~1999年,中国公司在东盟国家签订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总额从1.93亿美元增至25.3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从1.07亿美元增至17.89亿美元。这一时期,即使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在东盟国家的承包劳务合作仍然保持增长态势。[1]
21世纪前十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伟构想。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一框架协议,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设计了基本架构。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并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双方对水产品、水果、蔬菜等500多种农产品实施先期降税,到2006年全部取消关税。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20日起正式实施。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同时,还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2005年12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二次修订议定书》和《〈货物贸易协议〉修订议定书》。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六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东盟四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全面建成。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