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5月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2005年,我国政府在完善社会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加强与完善社会管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 危机管理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政策的制订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在危机管理中处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危机局势往往对社会稳定具有最直接的威胁,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不仅是政府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因为应对这些危机事件不仅仅关系到个别事件处理的成败,更关系到如何真正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人们对突发社会公共事件危害的认识,近年来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危机管理,以应对新型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和恐怖活动等对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威胁。从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到2005年8月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乃至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的禽流感疫情,无时无刻不在警示我们,必须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响应能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显著提高了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2005年电子政务建设对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作用表现为: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应急联动系统和社会预警体系,建设和逐步完善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能力。
(一)公共卫生领域
2005年我国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动物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全面启动,公共卫生领域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减灾防病、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1.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建设
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掌握疫情信息,迅速应对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条件。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37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目前,进入网络直报的卫生机构总数已超过4万家,包括1.4万多所各级各类县及县以上医院(占医院总数93.21%),1.8万所乡镇卫生院(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42.77%),3000多所疾病控制中心和近3000个各级卫生行政单位。为了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提高疫情报告的全面和及时性,卫生部2005年9月组织采购了1.6万台计算机,用于装备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能力。目前,我国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实际应用效果上,都是世界罕见的。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数据收集、利用水平,卫生部2005年4月组织召开了全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研讨会,对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和信息分析利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动物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设
动物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信息报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不断增强。发生疫情时,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通过网络、传真等形式将疫情上传到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为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及时掌握各地疫情提供了有力保证。农业部开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析支持系统》启用后,指挥部对气候、交通、植被等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有关的流行病学信息处理更加科学、快速。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中,信息报送渠道畅通、快速、高效,前期的动物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全面启动。为了实现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危机理论和管理手段,建立能够应对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决策系统,为国家领导和管理部门进行危机判定、研究决策、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提供支持。我国实施了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包括卫生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省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卫生部应急指挥中心功能是为国务院和卫生部领导提供处理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场所,实现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资源,应对自然灾害、生产事故或人为恐怖活动引发的跨地区、灾害影响大、或地方政府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