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
2000年,中国政府宣布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到2004年,全国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3。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5%,已经基本解决了所有人“有学上”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容回避,即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阶层之间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身处不同的地区、城市和农村、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差距巨大,并且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小的迹象,反而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社会舆论对义务教育的讨论焦点、政府关注的重点,也开始从“普及”转向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2000年,中国政府宣布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到2004年,全国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3.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5%,已经基本解决了所有人“有学上”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容回避,即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阶层之间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身处不同的地区、城市和农村、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差距巨大,并且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小的迹象,反而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社会舆论对义务教育的讨论焦点、政府关注的重点,也开始从“普及”转向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一 基础教育政策的宏观转向
(一)加大力度支持农村教育,采取紧急措施遏制“择校热”
2005年以来,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扩大了对农村贫苦家庭实行“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范围,免除书本费的贫困学生的范围从2400万人增加为3000万人,对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约1600万名农村孩子免除书本费和杂费。同时,逐步对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平均免除书本费、杂费小学生为200元、初中生340元。2005~2007年三年内全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国家财政共安排227亿元资金。[1]
从2005年春季开始,各地教育部门相继出台措施,干预畸形的教育市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革招生制度。例如,北京市教委紧急叫停了“迎春杯”小学数学竞赛。浙江省停办小学“奥数”竞赛活动,中小学签订“减负”责任书。长春市取消小学所有竞赛,宣布竞赛和评奖活动一律与升学招生脱钩。江西宣布停招高中实验班,禁止中招搞不正当的生源竞争。山西省教育厅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出13条禁令,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严禁以任何方式组织学生在节假日补课,严禁举办任何形式的快慢班、强化班和实验班。湖南省教育厅紧急叫停中小学校违规抢生源。上海禁止名校举办小升初“衔接班”,对示范性高中亮出“七不许”,包括不许组织小学生参加有选拔性的竞赛和培训班,不许提前操作小学生升初中等。宁夏提出清理违规举办的各种实验班。广东省叫停实行了十多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等级学校”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不再被分为三六九等,代之以统一标准的“规范化学校”建设,并将于明年推行一系列“强硬”措施切实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天津塘沽区实施“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学校”的教育督导模式。这些措施对于遏止畸形的择校竞争能够起一些作用。
(二)教育部出台推进教育均衡化的文件,确定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时间表
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今后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据教育部主管副部长讲,这是近年来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方面出台的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为了落实《意见》的贯彻实施,9月份教育部组织“‘同在蓝天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万里行”主题调研及宣传报道活动,主题聚焦在逐步缩小区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差距的政策、措施和成效,统筹区域内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
11月10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终于正式提出了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日程表: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活补助,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且提出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逐步取消农村代课教师;提出在本世纪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11月28日,温家宝总理宣布“从明年起,中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杂费”,将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提前了三年。12月23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决定从2006年起全部免除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会议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