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问题与改革思路

    作者:高培勇 夏杰长 马蔡琛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服务业财税政策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服务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服务业财税政策的若干建议。

    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点所在。财政税收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从我国服务业财税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出发,探索服务业财税政策调整与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基本思路。

    一 我国服务业财税政策的现状

    1.建立了涵盖整个服务领域的复合税制体系,初步形成了以营业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服务业税收制度框架

    在我国现行23种工商税收中,除消费税等个别税种外,大多数税种的课征范围都与服务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现行税制几乎囊括了整个服务业的经营领域。就服务业的资金流而言,形成了加工及修理修配服务适用增值税、其他服务行业适用营业税的流转税体系;就服务业的利润流而言,确立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并行征收的所得税体系。

    2.确立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财税政策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对文化、教育、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等服务领域规定了专门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措施。比如,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08号),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和新办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审核确认,可享受3年内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前者还可免征3年营业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但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审核确认,可按实际招收比例的2倍享受3年内减征企业所得税,等等。这些专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发展,缓解了城镇劳动就业的压力。

    3.在财政支出政策上,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都适当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政府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另外,通过增发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1998~2003年,财政通过增发6600亿元国债,并动用银行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投入,定向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电网改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种财政支出政策的直接支持与间接导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旅游、通信、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的高速成长。“十五”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上升至2002年的34%,劳动就业比重升至29%。

    4.涉及服务业的税种逐渐成为地方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建立以财产税和行为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尽管已成为今后一定时期的改革方向,但财产税和行为税的发育与成熟仍旧需要假以时日。从地方税收的结构分析,在个人所得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后,以服务业为主要课税对象的营业税已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主体税。如表1所示,从1998年到2002年,在我国地方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始终是最主要的税种。最低年份(2001年)的比重也有23.7%,2002年则上升到了30.9%。因此,营业税税收政策的总体取向与结构调整,成为影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税收政策因素。

    表1 1998~2002年中国地方税收结构

    续表1

    二 我国服务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变化较大,影响了纳税人对宏观税负的准确预期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整体盈利性受宏观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呈现某种不稳定的状态,纳税人对于税收负担的变化往往较为关注。如表2所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连续四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实际财政收入结果,均大幅度超过经由立法机构批准的预算法案的收入规模。从增长幅度的比较来看,最少的年份也是年初预算增幅的1.75倍,最高的年份达到年初预算增幅的2.15倍,2004年前4个月就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预算增收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状况造成了包括服务业纳税人在内的微观经济个体对于宏观税负的预期混乱,影响了其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表2 2000~2003年度预算增幅与实际增幅比较

    2.财税政策调整过于频繁,影响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