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
2005~2006年,武汉全市上下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投资和出口增长日益扩大,财政收入显著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初步核算,200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17.69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4个百分点,增幅创10年来同期新高。[1]这些成绩为武汉全力打造中部重镇、成为中国第五城的目标夯实了基础,也为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一 2005~2006年武汉房地产投融资运行实况描述
(一)武汉房地产投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90年以后,房地产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对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1992~1994年和1998~2001年两个时间段内,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2~1994年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摆脱了1989年和1990年的低潮,而在这快速发展中,房地产投资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在1992年和1993年都是成倍增长,占投资额的比重迅速上升。从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本告别了长期以来的“短缺经济”,达到基本平衡。在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的1998年和1999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2001年,在消费疲软、出口低增长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而房地产投资又是投资增长的主力。
1.房地产开发性投资
(1)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近年来,随着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度的不断增长,房地产开发规模也迅速扩大。2005年武汉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055.18亿元,同比增长28.3%,为2000年全年的2.28倍;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97.99亿元,为2000年全年的近3倍,但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4.1个百分点。从本年度的情况来看,至2006年7月,武汉全市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181.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7%,增幅分别比第一、二季度回落13.9、4.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相关数据见表1、图1)。
表1 近年来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及其增长率情况
图1 2006年1~7月武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情况
2005~2006年,武汉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高开低走”的特征,虽然投资总额有所上升,但增幅一直平缓下降。说明武汉房地产市场对国家新一轮的调控政策已有所反应,武汉房地产市场总体上还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持续发展。
(2)投资结构。2000年以来,武汉各类房地产开发投资均有显著变化(相关数据见表2)。在2000~2005年中,住宅投资稳步增长,从67.69亿元增长到216.8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6.38%,而且住宅投资占房地产总投资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到2005年已达72.77%。非住宅类地产投资增幅也继续加大,2005年上半年,商业营用房完成投资12.59亿元,增长18.7%,办公用房完成投资5.47亿元,增长39.2%。另外,港澳台投资快速增长。随着近年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市场日趋成熟,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港澳台商及外地企业进一步看好武汉市场,市场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2005年上半年,港澳台资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07亿元,增长21.8%。
表2 近年来武汉市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近年来,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不断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国八条”和“新八条”中都明确指出要大力调整和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价格调控,进一步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针对这些措施的出台,武汉市在2005年也加大了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在140万平方米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又追加100万平方米的建设规模。2005年上半年,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2.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但是,在经济适用房略有增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建设比重仍然较低,经济适用房投资额只占同期住宅投资额的2%。与2000~2003年各年度武汉市经济适用房相比,近两年处于低谷的态势比较明显(见图2)。
图2 近年来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开发率情况
2.房地产购置性投资[2]
房地产购置性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自然人或法人)为实现预期不确定收益而在房地产市场(一般指房地产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上购买房地产商品的行为。房地产购置行为究竟是消费(自用)性质的,还是投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