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四川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作者:郭晓鸣 出版时间:2007年02月
    摘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四川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介绍了四川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介绍了四川省域经济发展。

    一 四川农业发展

    (一)四川农业的基本特征

    1.资源概况

    四川全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1%。全省现有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全省总人口为864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904万人,农村劳动力4702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国第3位。

    四川省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耕地资源和非耕地资源数量构成不平衡,耕地资源相对偏少,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3%左右;而以林地、牧草地为主的非耕地资源却相对丰富,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四川省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全省可划分为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高原山地区四大农业类型区,其农业生产布局各具特点。从区域上看,四川盆地是四川省最大的农业发展区域,全省70%的人口和耕地,80%的粮食和生猪,90%的经济作物和工农业产值集中在东部四川盆地。西部山区高原自然资源富集,70%的水力资源,80%的森林和草场资源集中在这一区域。

    2.主要特征

    (1)农产品总量丰富。四川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作物种类繁多,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马铃薯、豌豆、胡豆、大麦、燕麦等,其中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四大粮食作物为主,其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90%左右,水稻总产量列全国第三位。经济作物同样种植历史悠久,生产品种众多,主要包括油菜、花生、棉花、蔬菜、茶叶、水果、蚕桑、烟草、苎麻、中药材等,其总产量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多元化的粮食作物结构不仅为全省城乡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口粮,而且有效地支持了四川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年出栏肉猪已突破8000万头,位居全国第一。牛、羊、禽蛋、乳品、水产品等在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区位优势相对突出。就自然区位而言,四川省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四川位于长江中上游,既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天然纽带,又是中国西部各省出海和通往南亚诸国的重要通道,还是中国南部各省连接西部各省和通往我国西北各邻国和欧洲的极有发展潜力的要道,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3)农业资源较为稀缺。四川虽然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以耕地为主的农业资源较为稀缺。2005年,四川全省人均耕地仅0.67亩,比全国人均1.41亩低0.74亩,比联合国粮农组织要求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低0.13亩。全省中低产田面积达413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6%,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

    (4)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从总体上看,四川省耕地面积仅占土地面积的13%,耕地资源稀缺的矛盾本身就比较突出,加之建国以后人口快速增长,以及经济建设中大量占用耕地,致使四川省人地矛盾发展到极其尖锐的地步,并因此成为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区之一。在此条件下,四川农户生产规模普遍十分狭小,户均耕地不足4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左右。

    (二)四川农业发展的主要突破

    1.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近年来,全省在合理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采取措施积极支持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农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四川油料、水果、茶叶、中药材、蔬菜、苎麻、蚕茧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得到快速发展,均实现了40%以上的增长速度;畜牧业产值年均递增速度也高达9%,占全省农林渔牧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九五”末的41%提高到了“十五”末的50%。

    2.促进劳务输出产业发展

    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1637.3万人,比上年增加147.3万人,增长9.9%,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已达40.6%。全年实现劳务收入532.7亿元,同比增加76.6亿元,增长16.8%。当年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081元,同比增加221.3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的38.6%。

    3.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

    四川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启动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从目前看,四川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到2005年底,全省完成退耕还林2549.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18.4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231万亩,累计投资143亿元,受益面涉及670万退耕农户和2400多万农民,占全省农业人口的35%左右。2005年四川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8.98%,比2000年的24.23%提高了4.75个百分点。

    4.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四川省2000年率先在安岳县、双流县、万源市等进行了农村费改税试点。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