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
2008年,社会高度关注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围绕高校评估、大学校长轮换、对高校行政化的改革和校园民主实践,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正在被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改革在平静中酝酿着突破。
In 2008,the society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the state has adopted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employment trouble of college graduates,based on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the college administration level change,the college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the democratic practice on the campus,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building was put on the agenda,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was making breakthrough in the peace.
2008年的中国高等教育,貌似平静,没有“大动作”,但仍然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领域。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围绕教育质量、高校扩招的反思,以及大学本科评估、大学行政化的争议,一直持续不断。从重视规模发展改变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明确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本年度十分强烈的呼声,也成为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
一 社会关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继续控制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据2008年初召开的高等教育招生工作会议,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00万人,高职生299万人。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44.9万人,其中博士生5.9万人,硕士生39万人。本科招生计划比2007年增长5%,研究生招生比2007年增长6%。[1]随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词,不少本科院校正在逐步告别扩招。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本科招生基本保持稳定;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也明确表示本科不再大规模扩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初露端倪。
(一)大学生教育质量调查
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初公布的对24所不同类型在京高校、约1.6万名学生的抽样调查,高校教育质量仍难令人满意。[2]
调查发现,在所有样本中,71.2%的同学没有不及格现象,有1~2门课不及格的占21.8%,有3~5门不及格的占4.8%,还有2.3%的同学有5门以上不及格。在2006级新生中约有1/4的学生存在不及格现象,市属一般本科院校中学生考试科目不及格的比例偏高。
此外,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目前高校教学班级规模普遍偏高,根据教师们估计自己所教课程平均人数,本专科生课程平均人数达到83人,硕士生课程平均规模为35人,博士生课程平均规模达到19人。
多数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持不满意态度。市属高校教师的认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差”的比例高达56.7%。一半以上(52.6%)被调查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调查则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出勤率不到90%。学生每天课外用于作业、预习、复习、阅读等的学习时间为3.7小时,而用于类似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活动的平均时间为2.4小时,用于社会活动和勤工俭学的时间为1.6小时,用于体育锻炼和睡眠的时间分别为1.1小时和7.6小时。
教学和科研的冲突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52.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数量不足,人均承担工作量太重”;35.6%的被调查教师认同高校中存在“教师重研究、轻教学”现象,该比例在央属高校高达45.7%,表明重研轻教的现象在央属高校表现得更为突出。
令人关注的是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3以上(35.9%)的学生表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其中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高职院校分别为32.3%、39.1%、36.9%。例如,5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低或较低,47%的学生认为自己“书写具有一定理论性的文章”方面能力低或较低,有4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处于低或较低的状态。而教师对学生的素质评估结果,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诚信守法”、“自信心”、“生活常识和技能”方面得到的评价较高,而在“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学习态度和方法”、“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的评价则相对较低。
“学生厌学”问题所暴露的仍然是落后的管理体制。学生交费上学,已经成为购买教育服务的市场主体,但是,高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并没有改变,学生仍然没有自主选择、调整专业的自由。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使学生真正成为积极、自主的学习主体,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认可”和“比较认可”者的比例达84.1%,下同),“提高了自己的诚信度和社会规范意识”(83.7%),“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使命感和公益心”(80.6%),“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群体”(86.7%),“发现了自身价值和目标,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72.7%)。不过,在“增强了自己对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一项,表示认可的比例只有58.0%,依然有40%以上的大学生对大学教育“增强了自己对政府和社会的信任”表示不太认可和不认可。表明未来高校教育应在建立和强化青年一代与政府、社会之间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