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发展教育”在香港

    作者:罗玉兰 孙国嫄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摘要:

    本文回顾了发展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发展教育为例,具体分析了发展教育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发展情况。

    关键词: 香港发展教育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meaning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and takes the example of China Mainland and Hong Kong,to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education’s practical mea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as a relative new education concept and ideas.

    “发展教育”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教育理念,只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教育”引入中国香港,在本土环境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有香港特色的发展教育。而今,“发展教育”也开始在中国内地生根了。

    一 发展教育产生的历史脉络及其意义

    (一)“发展教育”的内涵

    概括地说,发展教育是一种通过以学生/参与者为中心的体验式教育方法,推动已发展地区的青少年关注社会公平和公正,并且通过行动推动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社会的教育。发展教育强调三个层面的教育:第一,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推动学生了解并且批判性思考贫困产生的根源,反思贫困问题与“我”的关联,反思全球问题与本土问题的关联等。第二,在价值观和情感方面,能够设身处地的了解贫困人士的感受,感同身受他们面临的问题,对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气愤。第三,在行动层面,通过志愿参与、捐助、政策倡导等不同形式,推动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的建立。

    (二)“发展教育”产生的背景

    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面临贫困等问题。面对全球的贫富不公,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贫困问题,西方的教育团体、慈善团体、发展和救援团体意识到,解决这些全球不公平的问题,有赖于发达国家青少年人的认识与行动。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与这些发达国家紧密关联的——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

    在过去的50年中,民间组织对推进“发展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乐施会(Oxfam Great Briton)、行动援助(Action Aid)、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都通过与当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合作,设计教学材料、教育活动,影响正规教育体系的课程教育、学校管理、社区教育等,成绩斐然。英国还成立了全国性的发展教育协会(Development Education Association),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体系内推动面向5~19岁青少年的发展教育,并且支持网络内的会员机构的工作。

    (三)“发展教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被形象地称作“地球村”,每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社区的生活都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以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为例,工业化国家在过去150年所积累的温室气体,正在威胁着太平洋的岛国和非洲的原始部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全球升温所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的非均衡分布导致的干旱甚至带来那些国家、民族、社区的灭顶之灾。同时,贫困人士的基本的生活权利、受教育权利、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等权利,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对此,发达地区青少年的觉醒和责任,将有助于避免全球范围的不公和不义。而教育,是可以带来改变的重要力量。今天的青年人正是世界的未来,通过青年人的教育和转化,将有助于一个更加持续的世界的建立。发展教育正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 香港的课程发展与“世界公民教育”

    (一)香港推动“发展教育”的意义

    香港青年的日常生活,与世界上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全球的一分子,香港青年如何思考自己在全球贫富悬殊的角色?通过教育,培育能够面向世界的下一代,培养年轻人良好的公民素质、具备世界公民意识,帮助青年人明白全球互相依存的关系,进而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为全球及中国的社会公平与公正作出贡献。

    (二)香港推进“发展教育”的实践

    在香港,所谓的“世界公民教育”是根据英国乐施会推动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的一个较为中性及容易理解其含义的翻译名词,其含义与内地提倡的“发展教育”是相通的,可以与国内的“发展教育”互相借鉴。

    当前香港的课程没有“世界公民教育”的独立科目,但课程与“世界公民教育”有着显著的联系。香港政府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2002)文件中,确认要培养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富有责任感的公民,为本地和国家,以至为全球作出贡献。其中,在《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文件特别强调培育学生的社会及人文的触角,对本地社区、国家以及世界的议题做出理性判断,加强同学对本地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注。

    事实上,全球发展议题与香港中学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当前中学的地理、通识、综合人文科、公民教育、经济与公共事务、旅游、政治及公共事务等,均有不少议题涉及讨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