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方向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作者:李月明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摘要:本文分析了政府对医院投入的方向和运行机制的现状,然后又谈了政府对医院投入方向和运行机制的创新,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能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问题。政府购买能促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改变医疗卫生服务态度,并能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以较少的卫生资源,维持了较高的国民健康水平。但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社会和谐、公平、效率的矛盾和问题。近十几年来,医药费用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加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

    一 政府对医院投入方向和运行机制的现状

    医疗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我国的人均GDP正处于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根据国际经验,这也是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的。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政策的偏失,若干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成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地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使得以医疗服务为代表的公共产品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我国卫生总费用只覆盖20%人口的卫生服务。在2000年,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在WHO成员国的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的倒数第4位(第188位)。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48.9%的患病群众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人数为5000万人。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疗卫生事业的政府投入滞后和不足已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管理失灵的主要表现为: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医疗服务缺乏公平与公正性。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公众的疾病负担,降低了消费预期,个人承担医疗费用比例加大,公众不满情绪不断上升,群体矛盾突出,影响社会稳定。公众对医疗投入效率和公平性的评价,都和改革设计者的初衷相背,促使中国政府下定决心发起新一轮改革,以保障所有公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

    1.投入总量不足

    20世纪80年代全国财政医疗支出为51.9亿元,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占3.2%,到2005年为1027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增长了1.8倍。总体医疗费用,20世纪80年代为143.2亿元,到2005年上升到8273亿元,20多年增长了57.8倍。在20多年中,国家对医疗投入的数额明显加大了,在GDP中的比例也增加了,但政府投入的增加和费用的增加并不平衡,费用增加了57.8倍,投入才增加了1.8倍。过去5年,我国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分别增长了8.9%和2.4%,而在医疗卫生支出上,城乡居民的支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个人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大大高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不断下降,在医疗总费用具体构成上,财政投入明显过低。医疗总费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费用、公共财政支出的费用、以企业为基础的社会支出的费用。居民个人支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只占医疗总费用的20%左右,到2005年,这个比例升到了56%;相对应的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则从1978年的超过30%下降到了2005年的18%左右。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远远低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增长,也大大低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从横向比较,国际平均政府投入占61.8%,个人支出是38.2%;而中国政府投入仅为18%,个人支出为56%,政府投入比例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投入效率低下

    虽然医疗投入绝对数在逐年增加,但具体到每所医院,财政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其补偿作用也越来越弱。由于政府补偿的相对不足,自身补偿成为医院补偿的主渠道。医院的自身补偿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收费价格水平一直未能反映其医疗价值,也没有反映供求关系。随着物价的上涨,医疗成本直线上升,而医疗服务价格却没有随物价的变动及时地调整。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挂号费、住院费、手术费等收费标准不足以反映医务人员的价值。由于我国政策允许医院实行一定的药品加成以弥补医疗服务收费低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