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张旺 周跃云 王汉青 赵先超 张陶新 芦鹏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摘要:本文主要从两方面研究了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介绍了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目标。其次,介绍了城市群低碳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已被列入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南昌和保定等多个城市和地区正争抢低碳城市的试点示范,都在等待被列入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示范的名单,成为低碳发展的排头兵。2009年8月,湖南省提出要建设全球首个低碳城市群试点,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探索低碳政策支撑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摸索经验,作出表率,形成样板。2010年,湖南省发改委已将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试点的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长株潭城市群将有望纳入首批低碳经济试点。

    鉴于此背景,在原有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外,如何专门设计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长株潭城市群目前低碳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创建低碳城市群的成效,体现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差距,划分发展阶段,计算发展潜力,确立建设目标,修正战略路线,就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尚无科学成熟的方法对低碳城市群的发展状况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找到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低碳发展指数就成为研究的焦点。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才能既反映不同的发展阶段,又能够考虑各自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消费方式。

    一 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目标

    为建设低碳城市群,首先得摸清家底,最基本的衡量指标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城市群级别的碳排放总量却没有统计数据。不过可以在计算城市群能源消费总量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来估算城市群碳排放量。

    1.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量可以运用CO2IPAT方程的扩展式——Kaya模型来进行测算,其表达式为:

    CO2排放量=P×(GDP/P)×(E/GDP)×(CO2/E)(1)

    式中,P为人口数,GDP/P为人均GDP指标,E/GDP为单位GDP产出的能耗量,CO2/E即为CO2与能源的换算比K。在此研究中,假定没有进行大的能源结构调整,K值为恒量,表示燃烧1吨标准煤排放的CO2为2.45吨。

    2.长株潭城市群低碳发展指标计算和分析

    运用上述公式(1),根据《湖南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可以测算出2005~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碳发展指标(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分别都高出CO2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的增速,这得益于“十一五”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得以不断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均碳排放量却呈逐年增长之势,且增速不断加大,而碳生产力增速并不明显,说明长株潭城市群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表1 长株潭城市群近年碳发展指标(2005~2008年)

    以2008年人均碳排放量和碳生产力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为例,横向比较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和全国平均水平,前者人均碳排放量为9.51吨,是后者1.36吨的7倍;而前者碳生产力是0.36万元/吨碳,仅相当于后者1.56万元/吨碳的23.30%。由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的低碳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是典型的高碳经济。

    3.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发展目标

    (1)建设目标。对于长株潭城市群而言,当下尤为迫切要考虑的问题是,尽快由高碳城市群向低碳城市群转型,争取早日成为中国低碳城市群的引领区和示范区,这是长株潭低碳城市群的第一要务。

    总体战略目标:低碳城市群的发展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采取“减缓”和“适应”两大战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城乡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低碳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推广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和“零碳能源”的转变;建立区域性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发展走廊,采用以绿心、绿带和绿楔等间隔的公交走廊型城市空间扩张方式,形成网络化、紧凑型、生态型、组团式、嵌套式核心区空间结构的“一心(长株潭三市结合部的绿心)双轴(长株东线重点发展轴和长潭沿湘江重点提升轴)双带(北部东西综合发展带和南部东西优化发展带)”状城市连绵区;鼓励以短路径实现行为目标的土地有效混合使用,最终在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通过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设施、低碳支持、低碳保障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