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新医改政策视角下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作者:王波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摘要:

    中国医药产业60年的发展历程,保障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民族兴旺。医药产业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2009年中国新医改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基于对中国医药产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阐述,和医药产业目前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多、小、散、低”局面、缺乏统一完整的产业政策、创新能力薄弱和抗国际竞争能力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借助新医改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扶正祛邪”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Abstract:

    Experienced a history over 60 years,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has ensured our good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prosperity.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reforming of Chinese healthcare system,pharmaceutical industr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king the success of new reform of Chinese healthcare system in 2009.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about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the author analyzed some main prominent problem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including “many,small,scattered,and low” situations related to industrial structure,imperfect industrial policy,weak innovation capability,the low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so on. Basing on the above mentioned,the author advanced some basic ideals and approache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ing according to new healthcare reforming,such as creating the good developing environment,implementing the centralized bidding in drug purchasing,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一 引言

    1.60年发展历程验证了医药产业肩负的长期使命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不但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完整行业体系,而且医药产业从1949年建国初期的不能自给发展到2009年即将突破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的规模。医药市场规模已上升到世界第7位(IMS研究报告),彻底改变了“缺医少药”的局面,基本保障了百姓大众的用药需要。

    回顾新中国医药产业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发展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并且在每一发展时期,医药产业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保障着那一阶段的国家建设与民族兴旺。

    前半程(1949~1978年),由于医药保障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长期战争中一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医药产业自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起就一直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当时,中国医药产业之重点在于解决产品的紧缺,实现突破西方封锁,保障国民供应。当时医药产业完全以国家统筹为主,在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仅有少数企业进行了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同时,国家出资大力建设了涉及民生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和实现产业的全国合理布局。在短短十余年间就基本满足了百姓对抗生素、解热药、维生素、抗结核等类药物的大量需求,供应品种日益丰富。特别是197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成立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卫生部代管),改变了多年来医药行业多头管理的局面,首次将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供应、使用统一管理起来,由国家计委单列户头,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管理,为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半程(1979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逐步被市场经济所替代,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通过深化改革,率先实现了产业的“管办分开”,企业活力得到了大大增强,通过加强对外开放,产业快速走向国际化和完善监管体制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调整,使得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不足77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8666亿元,增长了约113倍,远高于美国(世界第一大药品消费国)同期的12.7倍和日本(世界第二大药品消费国)同期的6倍。今天中国医药产品丰富,已占据世界第一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国和世界第一的制剂生产能力的地位。

    2009年,是中国新医改元年,医药产业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重大目标,都不可能离开医药产业的支撑和保障。

    2.当前中国医药产业规模与基本特点

    医药产业是国际标准划分的25类产业中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业之一。按照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医药属于28个制造业子行业之一。医药产业主要分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生物制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七大类。

    2008年中国的医药产业逆势而上,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666.817亿元,同比增长25.74%;实现医药工业销售收入8253.62亿元,同比增长26.53%;实现利润776.6亿元,同比增长28.39%。工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5%左右。在12类消费品制造业中名列前茅,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3.1个百分点。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减速等因素的影响,医药行业整体出现增速回落的现象。2009年,医药行业生产产值达到8666.8亿元,同比增长25.7%;销售收入达到8253.6亿元,同比增长26.5%。从国际范围看,中国的医药经济依然走在快速增长国家的前端,是国内12类消费品制造业中两个仍保持正增长的行业之一。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医药产业仍处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并承担着13亿国民的医疗用药保障,但相对于2008年我国30.067万亿元的GDP总值,医药产值占比仅为2.88%,还未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所以医药产业的重要地位还未得以真正的体现。

    2008年,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和生物制剂五大类药品的工业产值达到7148.35亿元,占比全部医药工业产值的82.48%。而成品药终端销售额达到5029亿元,其中医疗机构销售额为3729亿元(含19701家县级以上医院的销售额3025亿元和551700家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销售额704亿元),占比74.15%;367530家零售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