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
2009年,距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加入欧盟已有五年,距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也已两年。在这一年,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先后递交了入盟申请,欧盟恢复了与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重新实施与塞尔维亚的《稳定与联系协议》,正式取消了对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公民的入境签证限制,欧盟向西巴尔干国家的扩张进程继续推进[1]。
2009年,东欧剧变已历二十年。在这一年,黑山、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举行了议会选举[2],斯洛伐克、马其顿、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举行了总统选举,匈牙利、捷克、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出现了政府更迭。虽然阿尔巴尼亚议会选举前的竞选活动受到一些暴力因素的干扰,阿尔巴尼亚议会选举和罗马尼亚总统选举结果引发争议,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随政府更迭爆发了示威,但暴力事件、选举争议和政局波动没有对东欧剧变后确立的西方式民主制度造成威胁,这一政治制度继续在中东欧国家有效运作,很难逆转。
正如2009年发生在中东欧的事件所显示的那样,在东欧剧变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欧盟东扩与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并行不悖,对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 加入欧盟成为中东欧国家主要政党的共识和政党合作的基础
中东欧国家内意识形态各不相同的主要政党,在入盟问题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一些并不认同欧盟东扩的政党也转变立场,支持或至少不再反对其所在国加入欧盟。
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曾在斯洛伐克执政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一度在入盟问题上采取“骑墙”立场,既不全心全意地调整其执政战略和策略支持入盟目标,也不明确反对加入欧盟。但自1998年下台后,为避免被边缘化,该党转而支持斯洛伐克加入欧盟。2000年3月,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宣言》宣称:“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认为只有一个统一的欧洲能够保证自由、稳定、领土完整、边界不可侵犯、安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强烈支持斯洛伐克加入北约和欧盟。北约和欧盟的正式成员资格是斯洛伐克极为重要的国家利益和基本的外交政策选择。”[3]2001年7月4日发表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关于斯洛伐克共和国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备忘录》再次强调:“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满怀希望和热情地欢迎北约和欧盟进一步扩大的准备。”“我们相信2002年的议会选举将打开斯洛伐克进入北约和欧盟的大门。我们深信这次议会选举将加强支持一体化的外交政策,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战略将继续进行,使斯洛伐克成为北约和欧盟有价值的一员。”[4]
波兰民主左派联盟、匈牙利社会党和独立小农党等也改变了对欧盟东扩的批评态度。“欧洲问题,作为支持民主和市场经济的标志,成为波兰民主左派联盟和匈牙利社会党构筑‘社会民主’认同的主要工具。两党都支持欧洲的政治一体化及在欧盟内部建立‘社会市场经济’。”[5]这一转变有助于两党分别在1993年和1994年获得执政地位,而“政府的责任锁定了它们的亲欧洲立场”[5],最终,两党在第二次执政时把自己的国家带入了欧盟[6]。匈牙利独立小农党起初持强硬的反欧洲立场,特别在1995~1996年匈牙利经济危机期间,该党领导人把经济危机归结为欧盟的负面影响。但自1997年以来,它开始弱化对欧洲一体化的批评,采取“主流”立场,这使得它在1998年议会选举后得以参加青年民主联盟—匈牙利公民党为首的政府[5]。
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但反对以当前的形式加入欧盟,认为捷克的经济无法适应欧盟的竞争性环境,入盟的结果只能是捷克处于不平等地位和对欧盟机构的消极服从[7]。这一主张使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在政治舞台上颇为孤立,尽管自捷克独立以来它一直保持着议会第三大党的位置,但始终无缘政权。为改变这种状况,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多少缓和了对入盟的否定态度,避免在此问题上明确表态。当其领导人被问到是否支持入盟时,他们表示只能在“彻底的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上作出决定。在2003年捷克就入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时,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没有给它的选民任何指示,并且宣布它将接受全民公决的结果。它还参加了200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声称其目的是与欧洲议会中的其他左翼政党结盟以便从内部挑战欧盟[8]。
不仅如此,在一些国家,支持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