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02月 |
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之一,也是当代国际消费新发展的大趋势与新课题。以“三元需要理论”为消费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研究可持续消费理论,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是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战略选择。
一 学术进展
国际学术界正式提出“可持续消费”(Sustainable consumption)一词始于1994年奥斯陆专题研讨会会议,同年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比发表《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首次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从1995年汉城“可持续消费的政策手段研讨会”到2002年北京“中国首届可持续消费论坛”,再到2003年UNEP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专题研讨会,国外学者研究侧重点多是从宏观层面上简括地提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及其政策框架,而没有从理论上系统探讨并建立“可持续消费理论”,更缺乏对可持续消费的质量、结构、模式等做国别(区域)实证分析与系统研究。相对于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生产而言,理论界对中国可持续消费的研究显得滞后。
二 理论依据
提出可持续消费理论创新的命题是人们科学反思人类需要体系、当代存在不可持续消费因素与发展经济理论的必然结果。现当代生态需要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中上升到关键的地位,即生态需要—生态消费—生态消费力—生态生产力—生态资本—生态再生产—生态需要满足—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反映出生态需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也是消费理论创新的逻辑基点之一。人类需要结构应该是“三元”(物资消费需要、精神文化消费需要与生态消费需要)的。从发展历程看,人类消费在需要构成层面上就是由原始的“一元消费需要(物质消费需要)”到当代的“三元消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与扩展的转换过程。可持续消费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以“三元需要理论”为逻辑起点,建立可持续消费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
以“三元需要理论”为逻辑起点所建立起来的可持续消费理论不同于现行的消费经济学理论。现行的消费经济学理论来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而以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以“消费二元需要论”为基础,主要侧重于由满足物质文化需要为逻辑起点讨论经济文化运行规律且以讨论物质经济为主线,而忽略了人类发展中的生态环境这一极为重要的方面,导致现行的消费经济学长期侧重研究物资消费经济兼讨论精神文化消费经济问题,并不涉及生态环境消费经济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系统思维观来看,当代消费经济学在揭示物资消费经济规律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也确实存在消费理论体系的严重缺失。可持续消费理论是对当代消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有其完整的学科体系与概念体系。它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集合研究的科学命题,是以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软科学技术与方法为基本分析工具,突出动态研究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中消费要素结构、消费综合质量、消费模式转型及其相关系统问题。
三 系统构架与一般规律
通过建立可持续消费的系统结构与系统模型,并进行系统结构与制约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一个可持续消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对称的三元循环体系。在可持续消费动力系统上,通过揭示人类消费需要的科学本质,可以建立可持续消费的内涵模式;通过对资源与环境、文化与科技、人口与伦理、经济与制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可以找出影响可持续消费系统的外因变量;通过对文化消费(含教育消费)子系统、环境消费与资源消费子系统、物资消费子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对可持续消费的结构进行系统整合。
在国际可持续消费运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消费系统的模型假定及因子间动量关系的一般求解,可以提出可持续消费运行的五个基本规律——可持续消费需要对新型消费品结构及其市场开发的役使规律,可持续消费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