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5月 |
目前,独联体国家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联合的趋向增强。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总统易人以后,这种趋向更为明显。另一个情况是,原苏联的共产党人也在加强联合,他们比过去更为明确地提出了恢复苏联的主张。1994年5月,在莫斯科郊区召开了原苏各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一致决定把恢复苏联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俄共主席久加诺夫说:“俄共正尽一切可能恢复统一的苏联。”一个全苏共产党人组织“共产党联盟—苏共理事会”业已产生。它正在积极筹备苏共第三十次代表大会,进一步讨论恢复苏共和苏联问题。独联体各国当权者要求联合是出于无力单独应付日益加深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以及对西方援助的失望,而这些国家中群众怀念苏联的情绪由此可见。俄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最近得出结论:独联体“目前离心倾向已被向心倾向所取代”,这不是没有根据的。
独联体的联合趋向,包含着两种不同的联合方向:一是各国共产党人所主张的联合,目的是恢复苏共、苏联和社会主义;二是各国当权者谋求的联合,目的是共渡难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二者虽有区别,但也有联系,国家间的联合有利于共产党人的联合及其恢复苏联目标的实现,因而各国共产党人多是鼓励和支持的。
从目前情况看,当权者或政府间的联合处于主导地位。在这方面人们已提出了种种构想。1994年6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欧亚联盟”倡议,主张建立更高层次、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体制和超国家协调机构。俄“统一和谐党”沙赫赖等人又提出了“欧亚邦联”构想,认为联合不局限于经济,在国防、外交诸方面也应合作和协调,并由各国授权组成某种超国家行政机构。还有人提出了诸如“斯拉夫国家联盟”之类的构想。
不管哪种构想,其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联合的主要吸引力是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需求,其主要障碍则是各国对大俄罗斯主义的畏惧,对丧失独立的担心。这就需要在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之间寻求某种平衡。首先是俄、乌、白、哈四大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协调和平衡,其中又主要取决于俄方的态度和政策。
问题就在于,俄当权者本身目前尚处于矛盾和举棋不定状态。一方面,任何联合都必然以俄为核心,有利于恢复其大国形象和提高其国际地位,符合其战略利益;但另一方面,它又担心由于自身经济下降而无力更多地向原苏联各共和国让利,满足它们提出的要求。对此,俄朝野都有不同的考虑:有人还坚持联合吃亏论;“民主派”还有人担心联合会助长共产党人;还有人认为,通过加强双边关系比组建联合体更易于达到控制各国的目的。
在乌、白、哈三国中,关键是乌。就白、哈当权者来说,只要有经济实惠又能保持国家基本主权,甚至邦联构想也是可以考虑的。哈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公开说:欧亚联盟是“过渡形式”,欧亚邦联是其“终极形式”。白则有跟俄走的传统。乌的情况复杂些,地位又更重要。西乌历来与俄对抗,倾向西方,又是农业区,对俄依赖不大;东乌已基本俄化,又是工业区,离开俄经济难以运转。最近总统选举表明,东部主张联合的势力增强,因而与俄合作首先是经济合作必将发展。但新总统从维护国家统一和自己的地位出发,又不得不强调“国家意识”,对联合特别是影响到主权的联合持慎重态度。事实上目前各国还都把维护国家独立放在首位。对于这些国家的当权者来说,经济联合不可无,但国家独立更不能丢。即使积极主张联合的哈总统,在其倡议中也强调,联合必须以“平等、互不干涉内政、领土完整、国界不可侵犯”为原则。
基于上述态势,联合将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西方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对策所制约。因此,除建立经济联盟比较现实一些外,其他方面在短期内不大可能有突破性的举措。联合仍将维持在现行独联体框架之内,组建邦联近期内提不到议事日程。据独联体执行秘书科罗切尼亚估计,邦联构想目前至少有一半国家不能接受。但各国经济发展毕竟存在着现实而迫切的相互需要,因此欧亚经济联盟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预计在独联体框架内,双边、多边经济乃至军事、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合作会有所加强和发展。这也就能为新联合形式的出现创造条件。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出现某种新联合形式也并非不可能。
至于恢复或重建苏联则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