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
一 广州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分析
(一)广州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纵向分析
本部分主要从经济实力、投资环境、科技实力、社会贡献和国际化程度五个方面对广州产业园区[1]2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1)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结果,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的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高位增长,发展规模取得了长足的积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占了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不高,农业只占很小一部分。
(3)产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2000~2003年,广州开发区工业仍然是轻工业占优势,到2004年,轻重工业的比重调整为48.06∶51.94,已呈现重型化的格局,全区工业进入重型工业迅速发展的阶段。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在第三产业中,商业、服务业、物流业发展较快。
2.投资环境有喜有忧
(1)投资硬环境改善明显。截至2004年,全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9.91亿元,实现了七通一平,其中广州科学城实现了八通一平。
通过对广州开发区1998~2004年基础设施投资与合同外资额、工业产值和GDP环比增长对比分析,各指标增长变化趋势趋向一致,基础设施投资波动较大,跳跃性环比增长变化反映了硬环境不断适应经济增长需要的动态平衡过程。
(2)投资软环境有待完善。为适应园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广州开发区在建设和完善软环境方面做出了较大努力:在2002年开始实行全国惟一的“四区合一”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亲商意识;加快推进对外商投资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优质服务承诺制;大力推进管理服务现代化、规范化和电子政务,等等。
虽然如此,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管委会职能存在全能化倾向、管理链条增长、人文环境尚待改善、政策优势弱化等。
3.科技进步表现明显
广州开发区近几年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实力大大增强。以科学城为核心基地的“广东光谷”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也得到较大改善。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够大,名牌和拳头产品不多,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互之间的联结较少。
4.社会贡献度持续增强
社会贡献主要反映了开发区在广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由各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单是广州开发区,其工业增加值占广州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就从2000年的12.65%上升至2004年的42.41%,财政收入2004年突破126.13亿元,就业人数将近12.5万人。这说明,依托广州发展起来的开发区,已经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增长点,其财政收入是广州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它还对母城的劳动就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表1 广州开发区对广州经济发展的贡献
5.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外向度高,国际化进程较快,对外贸易口岸的作用强。
表2 广州开发区各年国际化指标比较
由上表可见,在1999~2004年间,广州开发区进出口总值增长稳定、快速,其中出口总值比进口总值小,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开发区经济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依赖性较强。面对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增长迅速,说明广州开发区对外商吸引力较强。
通过以上纵向分析,广州开发区发展势头好,水平较高,并且已经成为广州市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创汇的主要基地之一,其经济总量占全市的份额逐年递增,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二)广州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分析
在本节,我们将选择几个国内发展较好的园区作为比较对象,着重从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实力、投资环境和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将广州开发区同其他园区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更深入了解广州开发区发展的现有水平。
1.整体经济实力继续靠前
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04年,广州开发区总产值上升到第一位,但增长速度落后于昆山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工业总产值位于天津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之后,这说明广州开发区与这些园区相比还有改善和发展的空间。
表3 2004年部分开发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比较
2.产业选择相对分散
表4 部分开发区支柱产业比较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