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中心向华转移出现了新的浪潮。目前,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超过400家在华投资研发。其中北京、上海依托其先天优势,辅之以各项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研发中心的主要集聚地。相比之下,广州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科技竞争力落后于这两大城市。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吸引外资研发中心的经验,加快广州外资研发中心的发展步伐,是促进广州成为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中心城市、提升广州科技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 广州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现状
近年来,外商在穗投资的研发机构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在广州落户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34家(包括独立的外资研发中心8家,非独立的外资研发中心26家),投资总额超过1.5亿美元。其中有7家是由著名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的具有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研发中心,如广州本田中心、北方电讯公司研发中心等。从目前外商在穗投资研发中心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适应型研发为主
广州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进行基础性研发的条件相对较差,现阶段在穗的大多数外资研发中心主要是以适应性研发为主。这些外资研发机构主要是根据中国国内及本地的市场结构、需求情况和技术特点,对成熟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从而占领市场。如安利中国(广州)研发中心,根据中国国内的需求特点和技术平台,研发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洗涤用品和化妆用品。虽然也有部分外资研发中心兼有创新研发活动的功能(如广州花都区胶粘制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制的丝绸胶粘带和隐形胶粘带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总的来说,在穗的外资研发机构主要是从事适应性和产品改进研发的比较多,而从事原创性的研发太少。
(二)行业分布比较集中
外资研发中心在穗具有明显的集聚性。从投资主体来看,以日本和港澳地区的跨国公司居多。目前在穗的34家研发机构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占了9家,占总数的26.5%(这与广州毗邻港澳地缘优势及港澳总体投资较高有关);日本有7家,占总数的20.6%;台湾地区和维尔京各占6%;欧美等国家占10%。在对34家广州外资研发中心的调查来看,外资R&D中心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制造、通讯设备、办公用品、制药化工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中从事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信息技术的有12家,占总数的35.3%;轻工行业7家,占20.6%;化工行业4家,占11.8%;生物制药及医药行业有3家,占8.8%;汽车行业3家,占8.8%;其他如机械、热能材料5家,占14.7%。从外资研发中心结构模式来看,主要以企业内部形式为主,独立研发机构只有7家,占20.6%。
(三)地区集聚性发展初见雏形
从投资空间分布来看,外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四区合一的广州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天河区,占广州外资研发机构的60%左右,其中广州开发区的比重较大,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近70家已在广州开发区落户。在广州开发区外资研发中心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通讯、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这些研发机构研发能力强,配套服务较好,形成了一定的研发氛围。
(四)投资方式倾向于独资或“外设式”,且规模小、层次低
据调查,在穗外资研发机构的投资方式日益倾向于独资或“外设式”。目前广州所有的外资研发机构中,采取独资的有20家,另有7家是采取企业外设式,两者共占总数的79.4%。同时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外资研发中心相比,广州吸引的外资研发机构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层次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规模上看,34家外资研发机构中,总投资在1亿美元以上的有3家,占项目数的9%;在2000万~3000万美元之间的有11家,占项目数32%;1000万~2000万美元的有3家,占项目数9%;500万~1000万美元的有9家,占项目数26%;其余8家均在500万美元以下。同时研发机构的单体规模差距大,如规模最大的宝洁研发中心,投资总额约为2.2亿美元,最小的南非蓝排冲击压实力技术有限公司,投资额仅为42万美元。而北京和上海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研发中心分别占总数的60%和40%。从层次上看,据原外经贸部统计,到2002年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总共有100多家,其中2/3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广州仅有20家,与之相比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