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
三峡地区目前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振兴和环境优良的双重目标,是促进三峡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两难选择。在此背景下的产业布局必须慎之又慎,特别在选择支柱产业时必须注意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湖北三峡坝库区的资源优势,毫无疑问是旅游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才能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有利于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移民的脱贫致富、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放大三峡大坝的综合效应和优化湖北全省区域经济战略布局。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已成为湖北三峡坝库区的具体实践。到2020年,湖北省将全力推进三峡坝库区旅游产业主要指标实现双倍增,确立旅游业作为坝库区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由于三峡坝库区横跨湖北、重庆两省市,三峡坝库区红线内又属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管辖,沿线景点属于各个不同的部门,形成了“权属分多家,管理各为政”的局面。因此,应把三峡坝库区第一支柱产业即旅游业,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并加快其发展步伐。
一 问题的提出
三峡工程的兴建,使长江三峡风景区内形成一个从湖北宜昌三斗坪沿江延伸660公里至重庆的水库,形成了三峡库区。
据了解,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淹没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橘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
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他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30万。这130万移民中,目前已安置122万人,估计还要搬迁8万人,到2008年底全部完成。
因修建三峡工程而出现的部分移民增收难、就业难等关系民生和环境的重大问题,给库区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
由于库区长达600多公里,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库区流域将达到5.67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000余万(其中三峡库区移民规划安置人口113万)。与此同时,为了保障三峡工程的顺利运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
基于这种形势,有三个现实的关键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百万移民怎样稳定致富;二是整个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如何建设和保护;三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如何防治。
将于2009年竣工的三峡工程举世瞩目。目前世界上对三峡关注的也是三个问题:移民、生态和战争。战争不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就三峡地区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问题,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振兴和环境优良的双重目标,以促进三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 利用资源优势选择支柱产业
面对实现经济振兴和环境优良的双重目标,一方面,三峡地区既是坝库区,又是比较集中的山区、贫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众多,移民就业和脱贫、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十分繁重;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而三峡地区在产业布局时必须慎之又慎,特别在选择支柱产业时必须注意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
湖北三峡坝库区的资源优势,毫无疑问是旅游资源。三峡坝库区旅游资源丰富,集中度高,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独树一帜的双坝(三峡大坝、葛洲坝),双神(神农架、神农溪),双人(屈原、王昭君)和双溪(九畹溪、龙进溪),在海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长江三峡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高山峡谷景观,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船欣赏峡谷风光的大河。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与葛洲坝之间的西陵峡不受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高山峡谷特色。三峡坝区旅游资源品位较高,拥有国家首批5A级景区1处(三峡大坝)、4A级景区10处,全国罕见。目前,湖北三峡库坝区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打下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2006年,宜昌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93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9亿多元,相当于全市GDP的9%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国际标准为8%);宜昌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9万人次,旅游创汇5320万美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名列第八位;长江三峡宜昌和巴东段接待海外旅游者近50万人次,在全省占有50%的份额。而且,整个坝库区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即将走过导入期,进入成长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并加快发展,才能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坝库区的和谐稳定,实现坝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峡坝库区发展农业增收有限,发展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也不具备条件。虽然在农业资源方面,库区具有4000多种植物资源和500多种动物资源,形成了以桐油、生漆、柑橘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农林特产品。但是,库区耕地面积少,1998年库区人均耕地0.81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2亩,随着三峡库区水位逐步升高,可耕地面积还在继续下降,而且坡耕地居多,占耕地总面积的95.3%。今后一段时期,三峡坝库区仍将继续推进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但由于土地资源更加短缺,农业对经济的拉动和农民的增收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