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
一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改善,但就农业(村)整体环境而言,现在的农村已不再是远离污染的世外桃源,虽然党和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存在重城市而轻农村的问题,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却日趋恶化。由于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再加上农村自身生活污染、禽畜养殖污染、工矿污染等,在广大农村形成了“平面污染”、“立体污染”和“深度污染”,对农村综合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水环境日趋恶化
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然而,近20年来,农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污染事故屡屡发生,这不仅造成粮食减产,而且还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据统计:当前全国仍有3.6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从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2000余种,其中114种具有或被疑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而在我国各地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综合分析农村水源污染成因,可以看出,工矿企业污水污染,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直接灌溉农田,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城市垃圾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污染等等,都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日趋恶化的重要因素。
2.垃圾包围农村,生活污染加剧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也日趋改善,然而,城市环境的改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的。过去,农村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垃圾总量不多,并且由于可循环或可分解的东西居多,因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垃圾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或放任自流的状况。可是,随着近些年来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这就使农村垃圾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而且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也在迅速增加,再加上农村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所形成的垃圾来源多极化,垃圾已从“围城”转变为“围镇”、“围村”。由此造成的环境损害已成为当前农民的最大负担之一。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2.6亿吨,由于农村基础生活设施缺失,大多数农村还处于“污水乱泼靠蒸发,垃圾乱倒靠风刮”阶段,致使“河道发黑,垃圾成堆;蚊蝇肆虐,塑膜乱飞”。这不仅是造成农村生活污染加剧,而且也是导致农村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制约着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3.畜禽养殖及农产品加工污染日趋严重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已由每家每户及作坊式加工转变为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大型畜禽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因而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污染也日趋严重。曾有媒体报道我国西南地区某养鸡大县出现的“鸡粪长城”,就是在道路两边的闲散地上到处堆满了装有鸡粪的编织袋,蛆虫满地爬,蚊蝇满天飞,臭气熏天,形成难得一见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规模化畜禽粪便排放总量大约为27亿吨。约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由于大部分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基本都分布在人口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城乡周围,这些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不仅对周边地区的空气和水体造成污染压力,而且还可能在人畜共患疾病方面,给人和畜禽造成灾难性危害。而全国各地建立的数以万计的农产品加工厂,由于工厂污水基本未做处理就排放出去,从而严重污染了农村水源。因此,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污染不仅导致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也是造成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4.农村面源污染极为突出
化肥、农药、塑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过量和不当使用以及化肥、农药、塑膜本身产品结构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不仅是造成我国水环境、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和长期潜在的环境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