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游学热及其主要问题研究

    作者:苗绿 邓莹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摘要:2013年7月,一架载有34名参加浙江江山中学赴美游学团学生的韩亚航空飞机在旧金山机场失事,3名游学团学生遇难。游学由此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游学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自古至今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中国游学蔚然成风,游学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趋势愈加明显,游学市场缺乏监管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对游学市场的进一步研究也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游学在中国的现状、特点,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Abstract:In July 2013, an Asiana Airlines flight carrying a Chinese study tour, which includes 34 students and teachers from Zhejiang Jiangshan Middle School, slammed onto the runway while landing at San Francisco airport. Three students were killed in this accident, immediately bringing the issue of overseas study tour into the spotlight. As a unique of learning, study tour has long remained popular in China. With more and more Chinese students choosing this special way of learning, the organization of overseas study tour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ercialized and market-oriented. Meanwhile, due to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repercussions began to emerge. The Asiana Airline tragedy calls attention to the examination of the overseas study tour market. To this en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itu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study tour industry in China, 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its existing problems.

    一 游学的界定及分类

    游学,顾名思义,是指在游览和旅行中学习。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游学即为修学游,主要是指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的以语言学习、教育机构观摩为特点的旅游产品,是以学为主的旅行。在日本,学生会被有计划地组织修学旅游,国际游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明确将游学写入了当地的教育法,对游学的课程、方式、时间等做了明确规定。

    古今中外,有大量杰出人物曾游学历行,开阔眼界,用脚步丈量知识的价值。司马迁笔下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以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弟子的品质,开阔眼界。苏东坡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实践出真知。”人当然不可能仅靠“道听途说”就能深入了解这个世界。唐代大诗人李白年少时即走出蜀地,16年漫游大江南北,“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南穹苍梧,东涉溟海”。[1]这些丰富多彩的游历生活和广泛的社交活动造就了他自由傲岸的性格和雄奇豪放、瑰丽绚烂的诗风。

    古代西方不少杰出人才在少年时即开始游学,正是广泛的游学,让他们拥有了精湛的学识和远大的胸怀。亚里士多德11岁时即外出求学,掌握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一代乐圣莫扎特6岁时就随父亲和姐姐周游欧洲,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旅行演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幼年丧母,从未进过学校,但很小就走遍了全瑞士,到过法国很多地方,才结识了狄德罗、伏尔泰、孔狄亚克等启蒙思想家。近代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3岁时就随父亲到欧洲旅行。华尔街金融霸主J.P.摩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游历欧美,广泛的阅历练就了他锐利而坚定的商业眼光。[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3]这四个“学会”,仅仅靠在学校固定地接受教育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做到四个“学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游学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游学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真正意义的游学是一种返回教育与学习本质的教育模式。教育的本质在于成才,而成才并非在教室里就可以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好的体验式学习。游学在形式上区别于包括留学在内的学校正规教育,更注重实践和跨文化体验式学习。它突破了“读万卷书”的局限,更好地实现了“行万里路”,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才。游学绝非简单的一次国际旅行,也不是出国看一看、提高一下英语那么简单,它是一次精彩的人生体验,是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阶段,看世界、感受世界、了解世界、在心灵触动过程中逐渐明确人生方向和目标的难得机会。借用新东方国际游学推广管理中心主任刘婷的话,“游学是非常伟大的教育产品,它对孩子的一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按照组织主体和承办主体的不同,国际游学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国外高校组织的、面向世界各国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夏令营活动,即“Summer School”。此类暑期项目内容以学习为主,通常全天都会有课程安排,有些大学甚至为外校学生提供学分制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夏季学院)。此类夏令营也有诸多参与活动的机会,如校友派对、参观校园、校长交流等。因为向全世界开放,此类课程申请往往较难,尤其是世界名校的夏季课程,申请难度往往与申请留学相当。同时,此类课程花费也相对较高,美国多数大学3~4周的夏季课程收费在1万美元左右,单修一门课程的费用在2000美元以上;6周课程则需约1.5万美元,与出国留学一个学期的学费相当。[4]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例,剑桥大学国际夏令营(后改为国际夏季学院,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s)始建于1923年,首届夏令营召集到了来自19个国家的122名学生。迄今,国际夏季学院吸引的学生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年龄从19岁到60岁不等,充分体现了剑桥的包容精神。2013年的国际夏季学院分为四个部分:跨学科夏季学院(Interdisciplinary Summer Schools,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专业夏季学院(Specialist Summer Schools,提供单一学科的专业化课程)、企业员工帮助与雅思辅导夏季学院(Em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