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民营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黄文夫 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摘要: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长期历史任务,它需要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与群体,其中包括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内的13亿人民共同努力。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民营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真正推进社会和谐,必须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长期历史任务,它需要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与群体,其中包括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内的13亿人民共同努力。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民营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真正推进社会和谐,必须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 只有发展才有和谐,民营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力量

    和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词,但是不同人的心目中和谐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平均主义的和谐观,另外一种是基于发展的和谐观。平均主义的和谐观到现在还是非常有市场的。中国现在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一种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想根深蒂固。实际上靠平均主义是不可能有和谐社会的(张维迎,2006)。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的和谐观。“发展是硬道理”是15年前邓小平南行时在科龙集团讲的。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不是说他不想建立和谐社会,而是邓小平知道究竟怎么使中国变成真正的和谐社会。这就是说要和谐必须通过发展,只有发展才有和谐。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最重要基础。资料显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人均GDP收入越高的地区,平均起来它的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的差距越小。在过去20多年里,人均GDP增长指数越高的地方,这个地方城市收入分配的差距越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来源。目前,除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广义民营经济已经占GDP的65%左右,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40%左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增量部分,70%~80%来源于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民营经济发展是改变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主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江浙等地,90年代中期以来的福建等地,都是主要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才得以迅速赶上并超过全国增长水平的。近年来,西藏民营企业的数量、就业人数和资金等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速度,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的整体发展。据最新统计,2006年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近10亿元,增长了41%,已占西藏全区总税收的58%。目前,中西部地区都已认识到,要加快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一条主要出路。

    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只能通过发展,而且必须通过大量的发展非国有经济、私人企业才能达到。当然政府所提出的转移支付政策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发展,我们不可能和谐。现在政府必须再次强调邓小平15年前讲的一句话,即“发展是硬道理”。非常遗憾现在这句话已经被回避掉了,政府也不愿讲了,媒体也不讲了,学者也不讲了,甚至对20世纪80、90年代中央制定的,而且已经实践证明正确的重要政策都产生了怀疑。

    二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的基础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少有三个最基本的关系要处理好。

    一是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企业是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企业必须下大力气调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努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企业必须致力于环境友好相处;其次要加强节约资源的意识;再次要努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二是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不是独立于社会的个体,它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必须与社会其他成员和谐共处。只有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生机,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为此,企业要维护雇员的合法权益;要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同时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是企业发展与人的和谐。在农业经济时代,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在工业经济时代,核心的生产要素是货币、资本;到了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的生产要素就是知识、人力资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也就更集中于人力资源。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深度开发智力资源。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个人诉求,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经济是否持续快速增长,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