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一 节能政策
长株潭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伴随能源消耗的快速上升,对能源的依赖将进一步加剧,对生态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将节能放在首位,协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一)能源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生产性与生活性能源需求大幅增长,能源紧缺的矛盾日见凸显。据预测,到2020年,长株潭地区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将由2000年的117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3470万吨标准煤,人均消费量将由0.96吨标准煤提高到2.52吨标准煤。在主要能源品种中,煤炭由874万吨增加到3100万吨;供电量由123.7亿千瓦时增加到615亿千瓦时;石油制品由102.6万吨增加到300万吨;天然气供气量达到9.2亿立方米。
1.区域能源总量不足
长株潭地区是缺能地区,90%以上的能源需从外地调入。全省天然气、石油资源匮乏,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全省煤炭保有储量为30.45亿吨(折合标准煤18亿吨),仅占全国总储量的0.2%,人均储量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5,煤矿年开采能力已接近资源量的承载极限。“川气入湘”工程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长株潭地区对天然气的供给压力,但为了消除小而分散的低架污染源,分给长株潭地区的天然气将优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气和公共设施用气,工业用气只能适度发展,以平衡供气日变化。电能方面,即使在新建长沙电厂、株洲电厂B厂、宁乡电厂、黑糜峰抽水蓄电站以及扩建湘潭电厂等电源工程完成后,长株潭地区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10万千瓦,仍只能满足本地电力负荷的55%,到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50万千瓦左右,也只能满足需求的63%。以长沙为例,在四大重要能源中,长沙无油、无气、少煤、缺电,目前最大的产煤县宁乡县储煤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维持10年左右,而且至今没有大型的发电厂,电能供应几乎全部依靠外源性输入。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但缺少能源的状况总是让人感受到能源的压力与挑战。
2.产业结构刚性明显
在节能降耗方面,由于长株潭地区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在湖南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依赖这种产业结构带动发展,形成明显的产业结构刚性化态势。尽管现在提高并强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但在总体上来说,结构轻型化与服务化调整难度大,这种结构具有能源消耗大的普遍特点,即使技术进步,节能降耗工作的困难也相当大。
3.能源结构难以优化
原煤消耗在长株潭能源体系中占的比重过大,受资源条件限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根本改变。新能源的开发与创新,也难以在近期内突飞猛进。尽管按照《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计划,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逐步降低,但新增发电电源中,90%以上仍为燃煤电厂。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株潭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多能互补”的格局难以改变。因此,长株潭地区节能降耗的工作难以从能源内部结构上打开更大空间,节煤技术仍然十分重要。
(二)节能意义
节能工作的紧迫性、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等都是不言而喻的。就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中的节能工作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增长不仅要考虑产出,也要考虑投入,应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大的产出。节能是长株潭地区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节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湖南省能源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低,高耗能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全省煤炭保有储量为30.45亿吨(折合标准煤18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0.2%,人均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煤矿年开采能力已接近资源量的承载极限。全省水电开发利用程度已接近70%,受多种因素制约,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主要从外省调入。而能源使用效率相对偏低,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而湖南省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湖南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能源的供需矛盾就会愈来愈大,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更加突出。解决能源问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