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高校招生腐败的类型、路径及其治理

    作者:王雄 何忠洲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摘要:

    2009年发生的高校招生腐败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本文依据高校招生工作的基本流程,分析了五种类型招生腐败的路径,可见社会转型期权力与金钱在“高利害性考试”中的独特表现。有效遏制和治理招生腐败,需要通过较为全面的教育改革与行政制度改革。而正在制定中的“国家考试法”与教育部出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尚未涉及招生制度、大学制度等深层面的问题。

    Abstract:

    corruptions on the recruit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2009 shocked the public.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recruitment procedure,we analyzed five categories of corruption on recruitments,revealing the influence of power and money in such “high-stake test” as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Effective crackdown of these corruptions requires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However,Law for Examination under formulation and Measures for Violation Behavior in Educational Examination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 not touch fundamental issues in recruitment system and college system.

    2009年被媒体曝光的高校招生腐败事件层出不穷,类型复杂,显示出这些高利害性的国家考试已经成为教育腐败的中心。其原因并不都在教育圈子内部,社会转型期权力与金钱的身影在“高考腐败”中若隐若现。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来“遏制腐败,彰显教育公平,以维护社会公正”,成为当下政府与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 2009年的重大高考腐败案件

    2009年媒体揭露的“五大”招生腐败案件是:浙江省航海模型加分案、重庆市民族生造假加分案、湖南省罗彩霞被顶替案、重庆市数百“高考移民”案与吉林省松原高考舞弊案。

    (一)浙江省航海模型加分案

    2009年5月,《中国青年报》揭露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信箱接连收到举报邮件称绍兴一中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学生多来自权势家庭,而这一比赛几乎只需缴费报名培训便可获奖,这意味着这些学生每人能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获得20分的加分。浙江省教育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如果考生凭真本事达到田径、球类等项目标准的话,加分是理所当然的。关键是不少考生家长利用权势,可以通过‘三模三电’项目获取高考加分。”

    (二)重庆市民族生造假加分案

    2009年6月,重庆市文科状元何川洋,由于涉及少数民族加分造假,被重庆市纪委、民宗委、公安局、教委、招办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裁定为违规。此事引发了公众对高考加分制度的质疑。据调查显示,重庆市有多名考生为获得高考加分,更改民族身份,将户籍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可见,在当地,高考加分造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非个例。

    (三)湖南省罗彩霞被顶替案

    2009年3月,湖南隆回县的罗彩霞即将大学毕业时发现了自己2004年高考落榜的真相。当年,罗彩霞没有等到期盼的录取通知书,而冒名顶替她的同学王佳俊却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在此期间王佳俊一直使用罗彩霞的身份学习、生活、工作。此案件引人注目的另一个原因是王佳俊父亲王峥嵘的身份——原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政委。此案件引发了关于权力和腐败的思考。

    (四)重庆市数百“高考移民”案

    2009年7月,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重庆万州区赛德、纯阳等学校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一直大量招收市外普通高中学生入读,向他们承诺在重庆参加高考,享受重庆考生同等待遇,每生收取1万~3万元的赞助费。据悉,2006年初在纯阳、赛德两校发现的市外考生多达474名。而这种行为曾经得到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的“配合”。

    (五)吉林省松原高考舞弊案

    2009年6月,吉林省松原市就高考舞弊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报,在2009年高考期间,吉林省松原市共查获各种违法违纪33人,其中7人替考,26人违反考场纪律。检察机关查明,2009年3月以来,该市扶余县第一中学教师在扶余县高考学生中大量销售间谍专用器材,供学生高考作弊时使用。此外,松原市还出现了考场上学生抢夺试卷强行抄袭的事件。

    以上这些案件发生在高考流程的不同环节,体现出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被腐败人员或犯罪分子利用。

    二 高校招生流程与腐败类型

    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由政府统一管理。经过三十年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招生工作流程。根据各地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主要招生工作指南,高校招生工作包括招生准备、高考、录取三个阶段共十二个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的主要流程

    如果将上述高考腐败案件与招生流程一一对照,就可以看到一张招生腐败犯罪的类型结构图(见图2)。五种类型的腐败中,除了在考试过程中发生的舞弊,有两种(加分、移民)发生在高考前,两种(点招和顶替)发生在高考后,主要是通过权力或金钱的运作来实现的。

    图2 高校招生流程与腐败类型

    (一)高考“加分”腐败和“移民”腐败

    在高考前的第一阶段精心策划的腐败行为包括两种类型:利用高考加分政策实行的“加分”腐败,以及利用各地不同的录取线进行“高考移民”。

    1.高考加分腐败

    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涉及人员非常复杂,可分为照顾性加分和鼓励性加分两大类。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符合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以扶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以及体现国家的社会关怀。如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残疾军人或警察、因公牺牲军人或警察的子女;驻边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