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
地区总部(Regional Headquarter,简称RHQ)是在某一特定的地区中,负责整合和协调跨国公司行为,并且代表该地区和总部之间进行联系的组织单元(Hellmut,1996)。本文认为对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研究,应该和世界城市理论以及相关的城市经济学等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在理论上有所扩展,在实践上有所应用。
一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理论模型的研究基础
实际上,跨国公司理论早在Hymer时期就和世界城市理论紧密相连。跨国公司理论的奠基人Hymer认为,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国境线只不过是自行消灭的用墨水画出来的印迹,作为跨国公司的分析单位,城市有着比国家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研究应该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即突破跨国公司理论的范围,应该与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对象——世界城市相结合(见图3-1)。
图3-1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理论模型的研究基础
世界城市理论认为,世界城市是全球性经济活动空间扩散的场所,跨国公司的总部集中于若干主要全球城市之中。世界城市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进步条件下的跨国公司价值链中的基础环节,是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平台。一方面,以世界城市为代表的巨型多维空间载体,不断地参与到全球资源、市场、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竞争中;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世界城市中进行区位选择,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利用世界城市在区位、分工、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更高效率地实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达到其在地区层次和全球层次的战略目标。
二 区位选择理论模型中的因子研究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时最重要的是对于决定因子的挑选以及这些因子的衡量,本文在这一小节中对传统的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理论中的因子进行归纳,并将世界城市理论中和区位选择相关的因子进行提取,综合成为区位选择理论模型的因子。
表3-1是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因子研究归纳,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合世界城市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本文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采用8个因子作为研究因子,分别是政府激励、成本控制、商业环境、地区联系、城市、RHQ间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IT及通信设施。本文的分类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其中的政府激励、成本控制、商业环境、地区联系、人力资源、IT及通信设施6个因子来源于前人已有的分类。在地区总部区位选择因子上,本文认为城市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对象,应该被独立出来,城市是一个多维空间,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拥有区位优势,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跨国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平台;而RHQ间的协同效应在现有的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理论中存在,但是没有被独立出来,随着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在世界城市的集聚,服务性行业在世界城市也出现了集聚现象,价值链上下游的企业地区总部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加,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间的协同效应越来越重要,因此,地区总部的协同效应应该被独立出来作为一个研究因子。
表3-1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因子研究
三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
(一)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
在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文献研究和跨国公司FDI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理论与世界城市理论、城市经济学相结合,提出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城市作为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第一次将城市引入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理论,并将RHQ间协同效应作为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独立因子(见图3-2)。
图3-2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
可以用如下函数表达:
其中:
Dj:指跨国公司总部作为备选的第j个城市的评估值。
Fji:理论模型中,第j个城市的第i个因子的计量值,其最小值大于0,最大值为5。因子个数共有8个,分别是政府激励、成本控制、商业环境、地区联系、城市、RHQ间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IT及通信设施。
Wi:模型中第i个因子对应的权重。其最小值大于0,最大值为1。由于跨国公司的行业、所属国家、战略、对城市的重要性认识等因素不同,每个因子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权重也不相同。
εj:对第j个城市评价的误差调节值。
要在此做出说明的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