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
一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2001年,上海就开始研究“总部经济”,曾得到了商务部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国进行试点。2002年7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当年认定批准两批1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到2006年上半年,经上海市政府认定批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43家、外资投资性公司累计142家、外资研发中心共185家。目前,上海已成为除香港以外中国“总部经济”项目最集中、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归纳起来,上海总部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总部经济的能级层次不断提高
(1)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区域性总部的级别在不断提高
经商务部认定的国家级地区总部累计达到了13家;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总部,占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的1/3。尚有部分跨国企业的全球总部正在洽谈中。
(2)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的研发层次在不断提升
目前,上海吸引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中心30家,包括像通用电气、阿尔卡特、汽巴精化、思科、圣戈班等知名企业都将其从事基础研发的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了上海。尽管大多数的外资研发中心主要以本地化的开发和研究为主,但是部分研发中心在其全球研发战略体系中的层级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把原来只在发达国家进行的尖端产品核心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工作逐步转移到中国,同时应用型技术的研究地域对象也不再限于中国市场,而是面向亚太乃至全球市场。如通用电气的研发中心是其全球四个研发中心之一,罗克韦尔自动化研究(上海)有限公司是其全球四大实验室之一,杜邦亚太研发机构是其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三大研发机构,可口可乐产品研发检测中心是该公司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总部。
(3)国内民营企业集团也开始将其总部迁至上海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了一股“总部迁移”浪潮,上海成为其首选地之一。如东方希望、春兰、雅戈尔、杉杉、正泰、均瑶、美特斯邦威等民营企业(集团)已将其集团总部或管理总部迁至上海,以实现其打入国际市场和占领国内市场的战略目标。
2.总部经济的行业集群趋势明显
(1)围绕着上海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总部经济集群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以汽车、化工、电气设备、电子通讯等为主导的六大支柱产业,并正在按照价值链的合理分工而快速形成各自的产业群。许多跨国公司在前一轮投资过程中,已在上海先期开设了生产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在上海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银行、电子电气、保险等行业(投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数约占上海外资企业总数的60%左右)。为了在上海六大支柱产业的价值链上充分地分享成长果实、参与产业链环节的竞争,就需要一个地区总部,在信息、公关、产业及战略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协调。因此,更多的跨国公司围绕上海的支柱产业集群把全球总部或地区性总部搬迁到了上海。
(2)“总部—生产基地”的企业异地布局模式强化了中心城区的总部经济集群
在核心外围的城市——区域经济体系中,由于中心城区极化效应的作用,大批企业集团特别是制造企业将附加值高的研发中心、销售部门和商务总部留在市中心区,而将生产基地从市区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形成了“总部—生产基地”的异地布局模式。企业通过这一新的布局模式,凭借原有的品牌、销售渠道和研发资源,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以实现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联合利华将生产基地从上海迁到合肥、上海大众将赛欧的生产基地移至烟台、桑塔纳的生产基地迁至江苏仪征等等,目的是以周边城市的成本优势来实现企业各自的低成本扩张,从而也强化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总部经济功能,为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总部经济产业体系
上海以经济发达、制造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的长三角地区为依托,形成了一个不同类型、上下游衔接、大小配套、结构合理的大规模产业集群。随着上述相关产业集群服务的链条进行进一步拓展,一个发达的服务业配套体系(如现代化的金融网络,专业化的咨询、会计、法律服务体系,发达的文化传媒业、设计业、广告业,良好的医疗服务、保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