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
重庆市渝中区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是重庆市的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市前列。随着解放碑CBD建设初具规模并进一步发展,CBD影响力正逐步扩大,CBD集聚效应已逐渐显现,区域性总部经济发展有了良好平台和载体,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一 渝中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及现状
(一)渝中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1)渝中区是重庆市中心城区,是重庆直辖市的“窗口”和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核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渝中区位于重庆直辖市城市中心,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通陆,形似半岛,山城、灯城、江城风貌独特。渝中区历史悠久,从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郡治江州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所,并曾为巴国国都、大厦国都。在渝中区既能领略巴渝十二景中的洪崖滴翠、金碧流香、朝天汇流、浮图夜雨,又可游览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浮图关”,东周“巴蔓子将军墓”,著名古刹罗汉寺、古佛崖石刻等名胜古迹。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红岩村、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桂园、周公馆——曾家岩50号等革命遗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旧址、韩国临时政府旧址、中苏文化协会旧址等陪都文化遗址,以及重庆人民大礼堂、人民解放纪念碑、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著名建筑物都坐落在渝中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一直驻在区内。
(2)具有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网络
渝中区是重庆市水陆交通枢纽,交通网络覆盖广泛,区内现有长江、嘉陵江贯通区内外,城区主干道及长江、嘉陵江滨江路直通机场及高速公路。区内的重庆火车站是成渝、川黔、襄渝3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重庆汽车站是重庆市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朝天门港口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客运港口、客运枢纽。周边9座桥梁跨越、五条主干道进入、两条空中索道链接、一条轻轨穿过。随着外围“一环八射”铁路网络、“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络、“三主三干”港航运输体系和对外航空网络的建成,轻轨2号线的全线运行,菜园坝长江大桥、嘉华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的快速推进,嘉滨路牛滴段、高九路、轨道1号线、3号线、6号线的开工建设,未来几年起止穿越渝中的4条轨道交通线路,横跨连接渝中的7座大桥,将构筑起更加高效便捷的渝中立体交通网络。
(3)金融机构众多,金融业比较发达
位于渝中区的重庆“十字金街”是重庆的金融机构集聚高地。“十字金街”集中了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等在渝的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汇集了90%以上的驻渝外资银行、商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和所有的政策性银行重庆市分行;云集了驻渝所有票据(专营)机构、证券法人机构、分公司及管理总部,以及重庆50%的证券营业部;吸引了驻渝所有保险公司分公司、区域总部和中国总部;集聚了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邮政储汇局等重庆市最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重庆50%以上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2005年存款余额占重庆存款余额的24%,贷款余额占重庆贷款余额的37%,股票交易量占重庆的50%以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大大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
(4)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链条比较完整
大幅度降低总部的运行成本,既能对总部产生强劲的吸引力,又保证能充分吸纳总部经济蕴涵的经济利益。近年来,渝中区坚持“优二强三”的产业发展方针,第三产业持续领先增长,渝中区2005年二、三产业比重为11.4∶88.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占全市三产增加值的15.8%,在全市服务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上半年,渝中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了90%。当前,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对生产型服务业带来的巨大需求,将为渝中区发挥优势、抢占先机,实现服务经济更大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5)文化、生活环境优越,可以满足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为公司总部的高级员工提供高品质生活服务
渝中区内有20多所国家及市级科研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多万人;有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及各类中小学104所,文化娱乐单位近600家,医疗卫生机构168个,卫生技术人员8000余人。渝中区基础设施完备,区域内文化资源丰富,通远门城墙公园、湖广会馆等已恢复建成。随着2006年内动工的重庆CBD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