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风生水起、万千气象。中国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几个地域型经济集合体功不可没,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推动力量。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区域发展形成了新的战略格局。特别是一年多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底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其中出台了不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包括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起构成一揽子刺激措施,区域经济振兴措施的数量超过了之前数年的总和,国家发改委还在组织研究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等国家级区域规划,各地都在争取设立对本区域发展有利的不同类型的经济区,都在加快发展中确定自身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思路,以寻求在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比较竞争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与合作发展,很有必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全国各经济区进行多视角的比较分析,发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寻找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范围、人口面积与经济总量比较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涵盖20个设区市(见表1),包括福建、粤东的4个设区市和浙南地区3个设区市以及赣东南地区4个设区市,这些地区与福建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特别是中央近几年一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2009年5月国务院又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和决策,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各设区市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一体化步伐将逐步推进,经济关联度将逐渐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2008年末人口为8760.6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6%;土地面积为2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83%;经济总量为18887.27亿元,占全国的6.28%,比重在上升。
(二)海峡经济区
海峡经济区是指以海峡东岸的台湾、西岸的福建为主体,以台湾海峡为纽带的一个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重要战略地位的区域经济体。它的范围包括台湾省和福建省全境,毗邻的浙南温州市,浙西南丽水市、衢州市,赣南赣州市,赣东南抚州市,赣东北鹰潭市、上饶市,粤东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揭阳市。拟合中的海峡经济区土地面积30.6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19%;2008年末人口总数11064.6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19%;经济总量45201.63亿元,占全国的13.83%(见表2)。
表1 海峡西岸经济区生产总值、人口、土地面积比较
表2 海峡经济区生产总值、人口、土地面积比较
(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9.96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核心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整个区域土地面积为11.0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15%;2008年末人口总数为8391.5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经济总量53964.87亿元,占全国的17.9%,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见表3)。
表3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生产总值、人口、土地面积比较
(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是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现惠阳市已变更为惠阳区划入惠州市市区,珠三角经济区范围变为13个市县,其土地面积为4.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