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
1971年11月2日中国和秘鲁正式建交。40年来,双边政治、外交、经贸和文化关系全面发展,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经贸水平不断提升成为稳固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中秘在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的合作成为双边关系的新亮点,双边合作的制度框架也在不断完善,多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扩展。随着中秘关系进入新阶段,双方合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方式。中秘如能规避双边经贸合作中的若干风险和障碍,将会有利于推动双边关系再上新台阶。
一 中秘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的中秘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双边合作呈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 中秘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使双边合作的政治基础更加稳固
秘鲁是第2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建交以来双方关系发展基本顺利,没有出现重大波动[1]。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两国均从战略高度看待双边关系,互利合作不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2004年秘鲁政府主动宣布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双边关系随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5年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秘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关系又向前迈进一步。200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秘鲁时任总统加西亚共同宣布建立“中秘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迎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11年7月,乌马拉总统就任后强调,秘鲁和中国是战略伙伴和好朋友,秘鲁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关系“具有面向未来的意义”,希望中秘两国开展更广泛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双边关系。在“中秘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双方各种对话机制和政治磋商机制日益完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密切磋商与配合。双方的战略共识增多,在全球性、多边性及与发达国家关系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扩大,在多边机构和国际组织中的合作需求增加,双边战略合作的根基更加坚实,务实合作的政治基础更加稳固。
中秘经贸水平不断提升成为稳固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20世纪80年代前,中秘双边贸易贸易额一直在1亿美元左右徘徊。90年代以后双边贸易显著增长,1991年首次超过3亿美元,2001年6.74亿美元,2004年接近24亿美元,秘鲁逐渐成为中国在拉美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2004年12月秘鲁政府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双边经贸往来日益紧密,贸易量逐年递增,中国成为秘鲁第二大贸易伙伴,秘鲁则成为中国在拉美的第七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双边贸易额超过60亿美元,2008年达到75亿美元,2010年接近百亿美元大关(97.19亿美元)。2011年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仅1~7月双边贸易额就达72.4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1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秘鲁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伙伴。
(二) 中秘在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的合作成为双边关系中的新亮点
秘鲁是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首钢、中石油、中铝等中国企业在秘大型投资项目稳步推进,中国企业在秘鲁自然资源开发和开采等重点领域的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早在1992年首钢总公司出资1.2亿美元购买原秘鲁铁矿公司98.4%股份,组建首钢秘鲁铁矿公司,率先进入秘鲁,现已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中秘友好合作的经典案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994年开始在秘鲁投入技术、设备、劳务和流动资金并开展承包服务,生产规模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了中秘经贸合作方式的创新。2007年中铝公司出资8.6亿美元收购秘鲁铜业公司股份,获得特罗莫克铜矿(Toromocho)开采权,并于2011年获得开工许可,实现了中国企业在秘矿业部门投资的重要突破[2]。在中秘自由贸易协定助推下,中秘相互投资明显增长,经济合作项目不断增加,较大的合作项目就有数十个。除能源、自然资源、渔业等传统领域外,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科技等新领域合作也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三) 中秘双边合作的制度性框架不断完备,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提升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继秘鲁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后,双方于2007年11月开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谈判进程仅用1年时间就顺利结束。中秘自由贸易协定于2009年4月正式签署,2010年3月起生效。秘鲁前驻华大使福赛斯不无自豪地认为,中秘自由贸易协定在中国已签署的所有自由贸易协定中用时最短,协定的“整个过程堪称国际样板”[3]。中秘自由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