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
2008年始于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很快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因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冲击。其中,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也很明显。本文将利用全国工商联2009年对1500余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及其他加总数据,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就业产生的影响。
一 金融危机影响的性质
金融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波及中国。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开放程度有限,因此,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资产受到的损失非常有限。同时,中国国内健康的金融体系,成为中国有效地抵御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外部需求的锐减,从而影响了外向型经济。也就是来自主要出口市场的国际订单的减少,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冲击。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进出口增长速度一直在20%以上,中国很快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一直是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当订单减少的时候,出口企业以减少劳动力雇佣作为应对策略。2009年1~9月,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9%,如果把国际市场的需求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今天,这个因素对恢复增长的影响为负值。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2010年的测算,2009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9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表现出的独特路径,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危机影响的程度、经济刺激计划的方式及效果都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以来是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因此,投资力度大的时期,经济增长的效果明显,反之,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2006~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2007年第二、第三季度的增长率接近13%,这个时期出现了持续的物价上涨,中央政府担心经济过热,开始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下,2008年的投资开始收缩,增长速度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下降,到2008年第二季度,已经下降到10%左右。如果这个政策执行下去,即使没有金融危机的发生,2008年的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当中央政府看到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严重影响的时候,迅速转变政策调整方向,提出把保持8%的增长速度当做政策目标,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同样的道理,在应对危机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巨大的投资刺激下,经济增长目标不难实现。而金融危机主要冲击了外向型企业,对增长的影响很有限,但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很严重,因为出口型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政府4万亿元的投资和银行扩大放贷量看,中国要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容易,但能否在经济恢复增长后实现就业的增长,则是一个严峻挑战。
图7-1 工业增加值的月度增长态势
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变化与这个判断一致(见图7-1)。在2007年全年和2008年的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月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以上,7月份以后便开始逐月下降,到2008年11月,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5%左右,这个困难反映到劳动力市场上,正是农民工大量返回农村的时间。2009年初,工业增加值开始恢复增长,但直到2009年6月份,才重新达到10%。可以说,这段时间算是最困难时期。但从8月份开始,复苏的势头在继续,到10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16.1%,这个速度已经达到2008年6月份水平。最新得到的2009年季度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加快,到第三季度已经达到了8.9%,全年的“保八目标”也顺利实现。可以看出,这与蔡昉等(2009)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分地区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呈现新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但2007年以来,东部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中西部地区(见图7-2)。在工资水平持续增长,东部地区工资水平高于中西部的情况下,很可能诱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会带来中西部地区有更快的工业产值增长。当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时,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更脆弱,因为即使没有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正在丧失其比较优势,会逐渐退出东部地区。
图7-2 不同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在工业增加值出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