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作者:江汛清 葛道顺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摘要: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行动,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有了巨大的发展。志愿者和志愿者的活动体现在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社会信任、社会义务等方面,构成重要的社会资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

    第一节 志愿服务的缘起与现状

    现代志愿服务的理念引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帮扶伦理相契合,得到中国社会民众的认可。在当前我国非营利活动和社会建设中,志愿服务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志愿服务的缘起

    1.志愿服务概念是西方的舶来品

    志愿服务这一概念是西方的舶来品。早在19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便在西方国家出现。它直接渊源于宗教性的慈善服务(Religious Charity)。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起源较早,主要是由教会首先推动的,宗教信仰规定教徒有责任救助贫民、保护孤儿、照顾寡妇、帮助老弱病残和残疾人等。欧美等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社会福利的方案除了要有大批具有职业献身精神的社会工作者去实施之外,也需要动员和征募大量的志愿人员投身于各项服务工作之中。于是,志愿服务也逐渐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1]“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是1970年经联合国大会通过正式组建的全球志愿者组织。它在各国的工作,都致力于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其宗旨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和面临的困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积极有效的援助,以支持全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从属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专门从事和管理与国际志愿者事业相关的各类事务,是联合国系统内最大的、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志愿人员的组织。对倡导和推动全球的志愿服务发挥了独特作用。

    根据莱斯特·M.萨拉蒙的研究,20世纪后半叶以来,志愿服务在危机中中兴,又在危机中发展。各个国家内部的志愿服务与日俱增。同时,国际互助也日益普遍:从联合国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从绿色和平组织到医生无国界,几乎每一个需要关注的角落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2]

    2.志愿服务是中国传统帮扶行为的再生

    丁元竹、江汛清将志愿服务界定为,是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3]

    在中国,与志愿服务紧密联系的“慈善”观念很早就有。尽管最早见“慈善”的《北史·崔光传》所述“慈善”只是形容人的性情宽厚慈祥而已(宽和慈善,不杵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但作为人类的共同伦理,中国人的慈善观念也是古已有之的。中国儒家学说一直有“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内涵,墨家学说亦有“兼爱、非攻”的主张。古代民间私人性质的“义仓”、“义舍”、“义米”、“义学”,事实上都是类似志愿组织和慈善组织的事物。[4]当然,许多研究者认为,更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志愿精神来自于佛教。佛教僧团组织虽然比不上基督教中世纪教会的势力,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和兴办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的动员能力。尤其是中国佛教僧团通过引进印度及西域寺院经济模式并加以中国化以后,逐渐发展出一套颇有特色的金融信用与信托功能。[5]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墨、道、佛思想所蕴含的“仁爱、互助、奉献、慈善”的思想,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今天的志愿服务事业,便是在这样一个完整、丰富、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上发展起来的。

    志愿者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慈善活动,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根本上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赋予了时代意义,具有传统性。志愿精神由国外传入,所以具有很强烈的外来文化色彩,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而中国文化能够接受这种文化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开放性,接纳一切好的文化。

    3.志愿服务伴随着改革开放蓬勃兴起

    志愿精神正因为在当代中国体现了其独特的现实意义,才使得她在中国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了博大、深厚的慈善思想,才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自己的志愿活动和志愿者。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最早的志愿者产生在社区服务的层次上,并逐步建立了社区志愿者组织。90年代初期,另外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共青团系统中形成,并产生了他们的全国性志愿者组织。目前,在中国最为活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是这两支志愿者队伍,他们都有自己的组织体系,都与一定的政府组织联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