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节能减排的拐点真的出现了吗

    作者:郄建荣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摘要:

    作为节能减排的关键之年,2008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面临着困难与机遇。本文通过对国内节能减排形势的分析,表明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压力没有解除,所谓的“拐点到来”不容乐观,并提出节能减排必须警惕数字造假。本文还对经济危机下的节能减排形势进行了展望。

    Abstract:

    As a key year of energy-saving,we had faced difficulties together with opportunities in our work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ur domestic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situation,this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e pressure of reaching the target figure of energy-saving &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s not to lift yet. We should not too optimistic about the so-called “turning point is here”. And we must be alert to the false figures reported in the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article also gives us an outlook at the situation of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crisis.

    2008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也是节能减排的关键之年。在当年3月5日召开的“两会”上,国家发布消息说,列入“十一五”规划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两项约束性指标(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首次出现双下降。9月,环境保护部、发改委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节能减排指标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于是,有乐观的评论认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已经出现拐点。恰在此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逐渐显现,为节能减排增加了不确定因素。2008年12月,环境保护部官员称,即使“十一五”规划确立的主要污染物削减10%的任务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仍将超过容量。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再加上主要污染物降低的难度,能否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所确立的目标,其中有没有数字游戏,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一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指标首次出现双下降

    虽然到2005年,国家“十五”规划确定的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九五”末期基础上削减10%的目标没有完成,但丝毫没有影响国家出台更为严格的考核措施。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同时强调,这两项指标都是约束性指标,具有与法律的同等效力。

    1.2007年节能减排两项指标首次出现双下降

    2006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遭遇了严峻挑战:单位能耗仅仅下降了1.23%,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以及化学需氧量(COD)排放不降反升,分别增加了1.8%和1.2%,均未能完成按照年度分解的预定目标。

    出师不利,从舆论界到政府部门和全国人大都在反思,查找原因。2007年4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随着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等多项政策措施的逐步建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初现转机。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披露“十一五”规划提出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以来,2007年这两项指标首次实现年度双下降。

    2007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7%,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也首次出现双下降,分别下降3.14%和4.66%。[1]

    2.2008年上半年节能减排指标继续下降

    2008年9月24日,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三部门联合发布《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据对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的核查核算,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与2007年同期(691.3万吨)相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与2007年同期(1263.4万吨)相比下降3.96%。[2]

    在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减排公告之前,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2008年8月7日也发布了上半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公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降低2.88%。

    无论是减排公报还是能耗公报都传递出同一个信息,即到2008年上半年,国家“十一五”确立的节能减排指标继续保持完成状态。

    二 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压力没有解除

    由此,社会上出现了节能减排出现“拐点”一说。但是,这一论断从一出现,争议声就始终未断。有专家更是指出,就是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压力也没有完全解除。

    1.关于“拐点”之说的争议

    事实上,拐点之说在2007年首次双下降后就已出炉。2008年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2008)》,就探讨过这一问题,指出2007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加强环境执法和制度建设,实行“区域限批”,遏止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中央财政全年共安排23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节能减排出现重要的“下降拐点”。[3]

    拐点之说是否已经不容置疑?事实并非如此。

    2008年3月下旬,一篇名为《节能减排出现下降拐点还为时过早》的文章在网站广泛流传。文章认为,仍有一些地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并未实现2007年双降目标。如海南省在国家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减排的两项数据中,化学需氧量上升了3.48%;二氧化硫更是上升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