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近海海洋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喻尘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摘要:

    近年来,中国海洋管理部门加大了对海洋污染的治理,政策手段较之以往更为严厉,海洋环境稍有改善。但是,除了累积多年的渤海问题、赤潮、水产养殖等老的环境问题没有解决好之外,又出现了北方沿海新区开发建设成潮,东部沿海化工园区连接成带,向大海排放污染物等新的问题。并且,2008年出现了以“青岛浒苔”为代表的海洋环境事件。海洋环境治理的任务仍然艰巨。

    Abstract:

    The Chines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stepping up actions against marine pollu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ougher policies than before. As a result,the mar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slightly improved. Nonetheless,new problems such as a wave of new area development along the coastline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 emission of pollutants into the seas by a strip of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along the coastline in eastern China have emerged in addition to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have yet to be solved,such as the multi-year Bohai Sea problem,the red tides and the aquaculture. Moreover,marine environment-relevant incidents led by Enteromorpha prolifera in Qingdao occurred in 2008.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ask remains challenging.

    一 2008年我国海洋污染重大事件

    1.青岛浒苔事件

    2008年5月31日,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航拍资料显示和海上作业渔民反映,在青岛市大公岛以东约60海里的海域出现了较大面积漂入海藻,青岛市组织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跟踪监测,经初步鉴定,漂入的海藻为浒苔。

    根据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这次浒苔聚集是由黄海中部海域漂移而来,最大影响面积约为1.3万平方公里,实际浒苔覆盖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密集区主要集中在青岛—崂山近海海域,面积约160平方公里。2008年6月中旬,大片浒苔进入青岛近岸海域,使滨海名城青岛附近的蓝海呈现绿色。[1]

    2007年6月,青岛曾出现过一次浒苔现象,由于2008年是奥运年,青岛为奥帆赛场地,尤为世界关注。之前浒苔从未在青岛历史上出现过。海洋专家指出,浒苔产生的原因为:①胶州湾是三面毗邻陆地的海湾,因此海水流动性很小。而且胶州湾旁的工厂、船坞、游轮、运油管道等设施很多,因而造成了大量污染。②夏季的气温、全球变暖、海水水温升高。③居民生活垃圾及不文明地随意向大海丢弃垃圾。④海水养殖使用饲料失控,也促使浒苔繁殖。⑤江河湖海污染、南方暴雨成灾,将原本污染严重的内陆江河湖泊中的污染物冲入海中,恰遇同样被污染得富营养化的海水,浒苔安家落户。

    2.原油污染事件

    8月16日,广西北海市涠洲岛发现溢油,环岛近岸均出现相当数量的油污,有关部门初步认为污染源可能为原油泄漏所致。9月17日,该市冠头岭以西海域出现海底养殖贝类及鱼类大面积死亡现象。此次污染对北海市的海洋渔业资源造成极大损害,初步统计,该市海洋渔业经济损失总计近2000万元。[2]

    据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溢油事件不断呈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1976~2000年间中国沿海海域仅船舶油污事故发生2353起,其中溢油量在50吨以上的重大船舶油污事故54起,总溢油量约3万吨。仅2006年全国沿海就发生船舶污染事故124起,总溢油量1216吨,其中50吨以上的石油和化学品污染事故5起。2006年,全国共发生海洋渔业水域污染事故89次,污染面积约6.9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65亿元。其中,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渔业污染事故8次。[3]

    二 中国海洋污染现状[4]

    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与2006年相比,中国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8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继续增高。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及氮磷比失衡、环境污染、海洋生物生境丧失或改变、河口产卵场退化和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

    中国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影响严重。2007年实施监测的排污口邻近海域面积940平方公里,海水质量为四类和劣四类的海域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占监测排污口邻近海域总面积的56%。

    入海排污口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约1219万吨,其中,CODCr[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539万吨,占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的44.2%;悬浮物652万吨,占53.5%;氨氮16万吨,磷酸盐1.7万吨,油类0.3万吨,重金属0.6万吨,挥发酚、氰化物、苯胺、硝基苯和硫化物等合计0.6万吨。排入海洋的污染物中,约14.5%进入渤海,52.5%进入黄海,13.8%进入东海,19.2%进入南海。

    2007年底,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2007年发现海洋赤潮次数和面积分别为82次和11610平方公里,尽管赤潮发现面积和次数与上年度相比有所减少,但目前仍处于赤潮多发期,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海域。渤海部分滨海地区海水入侵严重。

    (一)渤海污染情况

    渤海为中国内海,东部与朝鲜、韩国海域相接。近年来,渤海污染加剧,已经引起邻国关注。韩国媒体曾以《与韩国西海相连的中国渤海污染严重》、《死海渤海湾》等为题大篇幅报道渤海污染问题。[5]

    韩国媒体引用中国人大代表高之国公布的调查结果,认为渤海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