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
“十五”期间,我国餐饮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社会餐饮业营业总额仅为54.8亿元,从业人员104.4万人。2001年,全社会餐饮业营业总额实现4368.9亿元;2005年,这一数据达到8886.8亿元。从近些年来的发展情况看,餐饮业的增长幅度既高于全国GDP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餐饮业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形式日趋多样,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有了明确的体现。
一 当前中国餐饮业的现状分析
(一)2005年餐饮市场分析与2006年上半年餐饮市场主要特点
2005年我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连锁发展势头强劲,企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餐饮消费继续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1.2005年餐饮市场情况
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和2.3%。全年实现营业税金488.8亿元,同比增长17.8%。
对2005年全年进行分月分析(按统计局公布但未调整的数据),年内有3次创下历年月度零售额新高纪录,分别为:10月份846.7亿元、11月份823.1亿元、12月份905.1亿元。其中12月份最高,比上年同期增长24%,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1.5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较高,分别为23%和3%(图1)。
图1 2005年中国餐饮业各月零售额与增长速度
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东部地区餐饮业零售额最大,中部地区增长贡献率最强,西部地区餐饮业零售额占本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最高。东部地区11个省份零售额5007.7亿元,占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的56.4%,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占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2.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4.8%和2.1%,广东、山东、江苏省零售额依然位列东部地区前三名;中部地区8个省份2150亿元,占全国的24.2%,比上年同期增长20.4%,占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3.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8.2%和2.5%,河南、湖北、湖南省仍位居前三名;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1724亿元,占全国的19.4%,比上年同期增长15%,占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4.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5.8%和2.2%。
对各省份餐饮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零售额方面,广东省首次跨过千亿元大关,为1174.3亿元,高居全国之首,保持了全国餐饮大省的地位,山东、江苏、四川、浙江分别名列全国第二、三、四、五位;增长率方面,吉林、山西、上海、天津、海南分别以53.3%、28.9%、25.4%、20.9%、20.9%位居前五名;贡献率方面,吉林、海南、上海、四川、山西分别以43.5%、25.1%、22.4%、20.5%、20.1%位居前五名。
对各城市(指省会城市以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超过百亿元零售额的城市有17个,比上年多出六个,上海、广州、北京、成都、西安分别以350.3亿元、301.7亿元、267.9亿元、205.4亿元、205.4亿元位列前五名,上海市第一次取代广州市维持多年的餐饮“霸主”地位;增长率方面,上海、长沙、郑州、南京、天津、武汉、宁波等七个城市位居前七名;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看,西安、成都、大连、广州、郑州、长沙、济南、天津、重庆、沈阳等十个城市均超过全国平均值,作为西部地区的西安、成都两市在当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2.2005年餐饮市场的主要特点
2005年餐饮市场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连续15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161倍。主要特点有:
(1)人均餐饮消费水平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提高,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加快,居民外出就餐花费持续升高,全年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达到680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118.4倍;自“八五”以来,人均餐饮消费年均增长23.2%。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又比2004年高出100元,同比增长17%,并且人均餐饮消费支出超过全国水平的有11个省市,其中超千元的有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等六个省市。餐饮市场发达的广州市人均餐饮消费支出4160元,继续保持全国之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倍。
(2)餐饮业贡献率大幅提高。2005年餐饮业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