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07月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展示了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其中非常重要的论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今后应该怎样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层面的改革实践呢?笔者认为,应引起注意的就是在企业改革中如何选择企业经营者和怎样改进企业内的权力传导体系。本文根据江苏省无锡市、盐城市,河南省郑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江门市等五个城市中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四个行业的企业调查数据(本文所有表中的数据均来自该调查数据库),分析考查这些企业[1]在改制中的经营者一般素质特征和权力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这些改革选择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和存在哪些差距。
一 企业经营者的一般素质特征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变化,尤其是一般素质的变化是企业经营者个体能力的显性指标,是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条件。一般素质包括的方面较多,如思想品德、知识水平、智商水平、职业兴趣、政策水平、代理道德、体能素质,等等。这里我们仅仅分析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的变化,因为,这两个变量不仅特征明显、易于观察并能做出量化分析,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元素。例如,年龄变量隐含着体能素质和阅历水平,文化程度隐含着知识水平和智商水平等。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选拔和配置企业经营者时,对这两个指标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成了这一时期对企业经营者尤其是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变化影响极大的两个主要因素变量。通过对这两个变量的分析,可以观察到企业改革中的某些深层次问题。
(一)企业经营者的平均年龄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经营者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年龄在波动中趋于年轻化。[2]从我们调查的企业来看,2000年企业经营者的平均年龄为46.24岁。从各年龄段的比重看,41~50岁之间的比例最大,占到50.4%;其次为51~60岁和31~40岁,达到25.7%和21%;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比例都很小,分别为1.8%和1.1%(见图1)。如果按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企业中的经营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6.25岁、46.86岁、45.83岁。这说明,当前企业经营者的年龄集中于41~50岁这一年龄区间。
(2)我们从企业有无改制、所在地区、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等方面的变量检验那些有可能影响企业经营者年龄变动的因素,结果发现,除了经营者年龄与地区存在着统计显著性外(见表1),其他因素均与经营者年龄的变化没有相关性。也就是说,从总体上观察,企业经营者的年龄在改制企业与未改制企业之间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F=0.866,P=0.459);而且,并没有因为企业的规模不同,在企业经营者年龄配置上出现明显变化(F=0.975,P=0.404);也没有因为企业经营者年龄的差异,使得企业的经营业绩与状况有所不同(F=0.328,P=0.567)。
图1 企业经营者的年龄构成(%)
表1 各地区经营者平均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为了了解经营者年龄与地区间差异显著性的表现程度和范围,以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差异。我们又在地区变量的分组下,再一次引入有无改制、企业规模大小、经营业绩好坏等变量进行观察。进一步的统计结果,使我们看到如下现象:
第一,各城市经营者年龄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盐城市与三个城市(除郑州)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无锡与盐城和郑州具有显著的差异;另外三个城市分别只与一个城市具有显著差异,即杭州与盐城、郑州与无锡、江门与盐城。
第二,各城市范围内,经营者的年龄与企业规模、年龄与企业经营状况仍不具有显著差异。
第三,根据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里是否有过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我们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改制企业和未改制企业。然后我们分别检验了这两组企业的经营者年龄与地区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各城市的改制企业中,经营者平均年龄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F=3.586,P=0.007),但各城市的未改制企业中,经营者平均年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0.102,P=0.903)。这说明,各城市间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的差异主要源于各地区的改制企业。
仔细观察各城市改制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的差异,可以看出,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无锡、江门、杭州),企业经营者的年龄较大,而经济发展相对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