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区域协调发展及其战略选择

    作者:陈栋生 出版时间:2005年07月
    摘要: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与要求。本文阐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研究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与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亦是国家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大量问题涌现,按照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上述矛盾,就能使我国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反之,听任矛盾加剧蔓延,就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所以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五个统筹”密不可分。如果说可持续的发展,侧重从时间维角度,维护“代际公平”(《布伦特兰报告》对可持续发展下的经典定义是:可持续的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那么,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则侧重从空间维角度,重视“区际公平”。区域协调发展,直面的虽是地区之间的关系,但就每一个地区而言,其健康发展,都必须充分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区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

    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多民族的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从空间侧面看的国民经济子系统。国民经济这个大系统,可从多侧面剖析,譬如从产业构成上,可把它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产业之下还可以分许多行业;这些属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空间侧面的子系统,整个国民经济正是由众多区域经济系统耦合而成,各子系统间的协调性,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前提。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通常从下述几方面进行检测。

    (一)地区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公共产品享用水平

    由于各地区人口、面积的不同,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和社会总量指标不具备直接的可比性。通常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公共产品享用水平等指标;这三类指标密切相关,但其内涵、制约因素和实现途径与实现的难易程度终究有别。

    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各省(市、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505元,东部11省(市)(京、津、沪、辽、冀、鲁、苏、浙、闽、粤、琼)为16206元,高于全国平均值54.3%;中部8省(黑、吉、晋、豫、鄂、湘、皖、赣)为7757元,比全国平均值低21.6%;西部12个省(市、区)(陕、甘、宁、青、新、川、渝、滇、黔、藏、桂和内蒙古)为6187元,较全国平均值低41.1%,只相当于东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38.2%。

    从共同发展的愿望出发,希望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标识的地区发展水平尽可能接近为好;但受各地区要素禀赋差异等的影响,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是难以完全消除的。特别是在受自然条件影响,生存成本和发展成本很高的地区,或在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上负有重要使命的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区等),如难以通过扩大经济总量缩小发展差距,就要考虑向区外移民的路径,使实际人口密度与地区人口承载力趋近。

    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这是城乡居民感受更直接的指标,它除受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等影响外,还受地区劳动力异地就业务工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每年约有178万人在外务工,每年务工总收入在130亿~170亿元之间,大体相当于同期贵州省农业增加值的44%~57%。对于土地承载力处于超负荷状态、发展条件难以尽快改观、当地就业岗位近期难以大幅度增加的地区,组织异地就业,提高外地务工的劳动力素质,不失为重要的举措。

    地区公共产品享用水平。居民生活水平,除取决于收入水平外,还与所在地区各种“公共产品”,特别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如能履行卫生保健职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能提供洁净饮用水的供水系统,能对居住区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