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
随着城市之间竞争的加剧,文化产业因为具有污染小、回报高、可持续、带动效应强等特点,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对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期的郑州而言,“十二五”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加速转型期,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期。郑州市近年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提高、文化平台不断健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优势,在数量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正常而快速的轨道。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制约着文化产业在品牌、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提升。在郑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内容的质量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一 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产业转型对处于成长期的地区来说具有多重内涵,转型发展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内涵
对正在向高水平转变的郑州而言,文化产业转型是指文化发展形态、文化产业布局、文化内容创造、文化产业形态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转型。在发展形态上,从分散、低水平的补贴性经营转向集约化、专业化的营利性经营。逐渐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品牌化文化企业集团,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得以建立,文化产业结构性布局日趋合理。在产业内容上,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逐渐向文化创造转变,文化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产业带动力和竞争力突出。在产业的业态上,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手机电视、动漫游戏等文化新业态逐渐兴起,产业链条拉长,产业链高端化趋势明显。
(二)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意义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传承创新核心区的关键时期,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于资源型城市郑州而言,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因素日益突出,必须探索新的发展内容和思路,依托郑州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淀,加快资源转化,提升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文化产业全面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推动郑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郑州市2011年三次产业比为2.7∶59.0∶38.3,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能力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建筑、创意、制造、会展等经济产业部门的融合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的内在价值、信息化和集约化水平,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的产业链,构筑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群,让经济利用文化力量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让文化借助经济因素做大做强。以文化产业转型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调整供给结构的突破口,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3.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随着郑州市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速度的加快,文化与经济不断融合,文化的产业化转化能力增强。而实施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战略,依托新的产业模式推动内容转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移、从制造向品牌转移,让文化产业实现“华丽转身”,将有利于把文化产业真正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而对整个郑州经济起到有力的支撑、引擎和带动作用,推动郑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4.有利于推动文化大郑州的建设
在郑州积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及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总体背景下,文化引领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郑州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增强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有利于提升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形成文化大郑州的发展之势。
二 郑州市文化产业转型的基础优势
郑州是中华文明的轴心区域、华夏文化的会聚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较好的区位条件,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突出。“十一五”期间,郑州市积极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政策、项目、品牌、园区等四大带动战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提升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82.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