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
2005年已接近尾声,又到了盘点过去,预测和展望未来的时候了。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运行得如何?2006年中国经济可能的发展脉络怎样?本文作了粗线条的分析与预测。
一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5年,中国经济颇受世人特别是投资者的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房地产泡沫和通货紧缩与否是关注的三大焦点。前三个季度经济运行的结果表明,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有效的应对之下,中国国民经济和人民币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呈现良好运行的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稳定较快增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略高于9%。其中,第一季度增长9.4%,第二季度增长9.5%。第三季度增长9.4%,第四季度将增长9%左右,呈现出稳定较快增长的态势。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夏粮总产达到2125亿斤,比上年增产102亿斤,增长5.1%;早稻总产量636亿斤,比上年减产8.6亿斤,减少1.3%;但晚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秋粮产量将获得好收成。综合起来看,全年粮食产量可望再获丰收,超过2004年的水平。
投资和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外贸顺差继续扩大。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8741亿元,增长27.7%,加快0.6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望比去年增长25%左右。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同比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幅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幅度也会接近12%。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0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比上年同期回落13.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5464亿美元,增长31.3%,比上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进口额4781亿美元,增长16.0%,比上年同期回落22.2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由上年同期的39亿美元增加到683亿美元。预计全年顺差可能会接近1000亿美元。
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23768亿元,同比增长16.7%。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2元,同比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同比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与上年同期持平。
金融运行平稳,价格温和上涨。9月末,广义货币(M2)287438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6月末加快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100964亿元,增长11.6%。流通中现金(M0)22273亿元,增长8.5%。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9575亿元(比上年9月末增长13.8%),同比多增1636亿元。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预计全年的涨幅也在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温和上涨并不能说是出现了通货紧缩。因为,其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不低。其二,其他价格的涨幅仍比较高。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4%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2%。其三,当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较低是全球性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的国际化,它使得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从而降低了生产和流通的成本。其四,对于我国来说,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如对资源破坏性的开采、污染治理不力和农民工社会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等不合理和不合法的低成本生产与贸易。
二
如何看待新一年,即2006年的中国经济?目前各方面的看法不尽一致。不少人担心居高不下的油价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也有人担心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继续存在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威胁。而各方面担心最多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1%左右徘徊是否预示着经济将会趋冷,特别是再加上前些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形成的供给能力正处在集中释放的时期,会不会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出现明显下滑。上述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总体上看,2006年,中国经济仍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保持较好的成长性。预计2006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仍可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了使上述可能性得以变为现实,关键是要能够把握住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采取积极措施化解矛盾。2006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能力显著增加与需求增幅相对稳定或有所减弱的矛盾。这一矛盾将决定中国经济即使出现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