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4~2005年资本市场回顾与2006年展望

    作者:黄瑞芬 殷克东 赵昕 李莉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摘要:本章主要介绍了2004~2005年国际资本市场形势回顾,2004~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回顾,市场环境分析与2006年资本市场展望等内容。

    一 2004~2005年国际资本市场形势回顾

    由于2004~2005年全球经济复苏对资本市场繁荣的带动效应,国际主要股票市场普遍表现得相对活跃;另一方面,逐利的本性使得国际资本的流动更为强劲,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投机氛围;同时由于石油价格飙升、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汇率的波动、国际贸易摩擦,以及频繁发生的政治事件等因素,使资本市场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凸显。

    1.2004年第一季度以来,全球股票市场在振荡中上升

    从全球颇具影响力的几大股市看:纽约股市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004年初的10452.74点小幅涨到2005年初的10783.01点,增长率为3.16%。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6月份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了0.8%;工厂订货在前一个月增长3.6%之后,又上升了1%,成为美国制造业继续稳定复苏的又一迹象。上述利好数据提振了市场买气,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在2005年8月初,终盘全线上扬。其中,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60.59点,收于10683.74点;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8.77点,收于1244.12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2.77点,以2218.15点报收。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升至4年多以来的最高点。

    日本股市尚未完全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萧条中走出,仍处于调整期。日经指数在整个2004年度的表现并不理想,虽然年初和年末股指没有太大变化,大致在11000点左右徘徊。可是期间的波动幅度大、频率高,比如在2004年5月走出12000点的高位后,短期内又跌至10500点的相对低位。自2005年开始,日经指数开始表现出反弹迹象,尽管在2005年5月曾一度下跌1000点之多,但总体看来依然呈现上升趋势。

    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从2004年初的12000点逐步攀升至2005年9月的15500点,期间也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性,从2004年3月的14000点跌至5月的11000点,其后这一趋势中止,继而开始反弹。

    伦敦股市的走势良好,短期波动幅度较小。《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从2004年初的4500点一直升至2005年9月的5500点附近。尽管2005年7月初在伦敦发生的连环爆炸事件使股市受到了影响,事件发生后股指应声下挫1.36%,收于5158.3点,但这种影响是极为有限的,伦敦股市总体仍呈现振荡上升态势。

    2.美联储连续调息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触动债券市场神经

    2005年9月20日,美联储鉴于飓风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引发油价高企、能源及其他产品价格上涨,“具有加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潜力”,增加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的不确定性。于是美联储继续保持“有节制”加息的步伐,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3.5%提高到3.75%,这是继2004年6月份以来的第11次相同幅度的调息。消息一经公布,美国债券市场各期限的国债价格纷纷下探,收益率上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逐渐发生分歧,国债价格也随后产生反弹。美联储连续加息,而长期市场利率不升反降,这种现象被格林斯潘称之为“利率之谜”。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方案颁布实施,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随后,美国国债市场掀起了一个抛售的小高潮,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达到4.28%;而德国政府债券价格上涨,10年期债券的收益率较上周下跌了6个基点,为3.23%。美国和德国政府债券的利差高达1个百分点,成为近5年来的最大值。由于中国持有大量美元债券,在2004年11月总额已达到1911亿美元。今后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加之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趋势,中国央行对美元债券的潜在需求将会下降,同时会刺激对欧洲国家政府债券的需求,从而必将对国际债券市场供求及利率水平产生持续的影响。

    3.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并呈逐步加大之势

    2004年,跨国投资的热点继续为亚洲、中东欧等一些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吸收的跨国直接投资猛增48%,由2003年的1730亿美元增至2550亿美元,并有史以来首次超过欧盟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大幅增长55%,达到1660亿美元。而发达国家吸收跨国直接投资总额从前一年的3800亿美元下降至3210亿美元。其中流入欧盟的外国投资连续3年大幅减少,2002年为3740亿美元,2003年为3080亿美元,2004年骤降至1690亿美元。其中2004年外资流入降幅最大的是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西班牙,只有英国跨国直接投资恢复增长,并猛增150%,达到530亿美元。

    在美国《本土投资法》的通过引发了输出资本的回流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为了规避国内的高额税收,以及便利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