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
文化资源产业转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郑州市文化资源积淀深厚,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供给保障。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过程中,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加快推进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弘扬传承郑州优秀历史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新经济优势,加快实现郑州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的战略性转变和历史性跨越。
一 推进郑州市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的意义
(一)文化资源产业化是提高郑州城市竞争力优势的不竭动力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源头,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实力。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经济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支撑作用。郑州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可以变文化资源为文化生产力,提高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郑州都市区经济总量的扩张。充分发挥郑州市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可优化郑州都市区产业结构,提高郑州都市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可以缓解郑州市经济发展资源紧张等客观条件的不足,保持郑州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力。
(二)文化资源产业化是打造区域文化核心区的支撑
郑州文化资源产业化,可以提升郑州都市区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可以使郑州对外展示自我文化价值,打造自身的城市文化形象,增加郑州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提高郑州市的文化竞争力,发挥省会城市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发挥郑州在河南省文化建设中挑大梁的龙头作用,从而带动其他城市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资源产业化是保护郑州城市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保护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有序地和理智地开发,使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生产性保护才是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也只有通过文化资源产业化,使人们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保护文化资源的积极性才会上升到一种有目的和有动力的方向。郑州市应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依托资源优势,把现有文化资源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变成活的、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财富。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传承和创新,是保护郑州市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
二 郑州市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现状
近几年,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郑州文化资源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文化资源向旅游业转化
郑州拥有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丰富的文化资源,加上地理位置优越,造就了郑州市旅游大市的地位。近年来,郑州的旅游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统计数字显示,从2004年起,年接待国内游客量及国内旅游收入等指标保持26%左右的速度增长。2009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963.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5.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14.2%。其中,以登封少林寺、新郑黄帝故里、黄河游览区等具有强烈文化主题特色景区最受旅游者的青睐。郑州文化资源旅游业转化中的最大问题是文化旅游产品不足。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需要文化要素的渗透来提升其在旅游产业布局中的作用和地位。郑州文化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开发上的价值观念问题,历史文化旅游始终没有提上郑州市文化旅游开发的日程;旅游市场推广方面,存在着始终没有形成名副其实的郑州市旅游形象标志和传播口号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郑州文化资源向旅游业的转化。
(二)文化资源向演艺业艺术业转化
郑州文化艺术资源丰富,演艺业、艺术业等方面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演艺业是指将音乐、戏曲、舞蹈、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门类运作于市场,通过观众消费实现赢利的事业。郑州表演业产业化有极好的基础,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文化体制改革,演艺业创作水平和经营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出现了舞剧《风中少林》、《云水洛神》和豫剧《苏武牧羊》、《常香玉》、《清风茶社》、《斗笠县令》等一批原创性文艺精品。这些艺术精品在为消费者提供文化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总的看来,郑州市演艺精品不多,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