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构建和谐社会与优化所有制结构

    作者:李成勋 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摘要: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力争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实现社会和谐,基础在于优化所有制结构,真正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力争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但如何实现社会和谐,我认为,基础在于优化所有制结构,真正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在这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写道:“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由上可知,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适应了两种需要:一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需要;一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需要。这里进一步分析如下:

    1.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需要

    党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但是经过经济改革出现了新的利益格局,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危及到党的社会基础。

    首先,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反映居民收入差别的基尼系数,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0.25扩大到现在的0.46,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其次,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有所扩大。到2004年,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0198元,而西方地区则只有7726元,只及东部地区的38.25%。到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则只有2936.4元,只及城镇的31.17%。如果从两个极端地区的群体来看,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以支配收入为16682.8元,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仅为1721.6元[1],两地区两部分人的收入相差近10倍。

    再次,不少私营企业主,为了攫取高额利润不惜实施“血汗工厂”制度,强令工人甚至是童工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而只支付给微薄的工资,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主的资本和利润却在逐年膨胀,形成了“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的隐性对抗性矛盾。

    还有,更不能容忍的是,国有资产在国企改革中大量流失。在允许企业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即MBO方式的情况下,高层管理者既是卖主又是买主,导致大量国有资产转瞬之间流入私人腰包,昔日的国企领导人顿时成了百万富翁,与此同时,大量工人下岗、失业,陷入生活的困境。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控制线已达4.6%的水平。[2]这个线在世界上已居高水平。2004年,全国约有4000万失地农民,其中“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社会集体。[3]此外,还要特别提出的是,市场经济的浪潮已无可否认地对社会伦理道德和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多有冲击,抢劫、盗窃、假冒、诈骗、赌博、贩毒、走私、淫乱甚至出卖国家机密等社会犯罪和丑恶现象大量涌现。更有甚者,有些有钱人竟冲破道德的底线,强令他人给自己的狗下跪。[4]是可忍,孰不可忍!

    面对上述种种社会矛盾,我们须保持理性的头脑,绝不能因此而怀疑改革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而是要讲究科学发展和善于改革,“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开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5]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2.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不是为执政而执政。执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其目的是实现使全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为此在21世纪的前半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把社会主义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到那时,国家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现代化,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实现走向大同的理想社会。这是一个恢弘的历史任务。

    长期以来,我们只是把“富强”和“民主”作为追求的远大目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