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地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在更广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的重要形式。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经济关系已经超出了互通有无的初始形态,更主要地反映了国际分工的格局,日益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对地区经济与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发展外向型经济所受约束是比较大的,外经、外贸、FDI的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无论总量还是人均数都是比较落后的。然而就全国来说,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70%,在环境、资源、能源约束日益增强的今天,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按照“总量控制,分类指导”原则,四川省9%的对外依存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这意味着不断提高经济的开放度,发展外向型经济应成为四川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 四川进出口:基数小,增长慢,排名下降
对外依存度是评价一个地区外向型经济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从2004年的数据来看,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前十位全部是东部省区。四川省以9%的对外依存度列24位,只比最后一位的河南省高3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前十位省区市。2004年四川进出口总值列全国第12位,居西部之首,低于安徽,居中西部第2位。其中,出口总值排列全国第13位,居西部之首,低于河南、山西,超过安徽,居中西部第3位;进口总值排列全国第15位,居西部之首,低于吉林、湖北、安徽和黑龙江四省,居中西部第5位。2005年四川进出口虽然有15.1%的增长,黑龙江、湖北、新疆分别以41%、33.8%、41%的年增长率超过了四川的进出口总额,四川落到第15位。四川出口总额增长相对较慢(见表1、图1、图2)。
表1 全国各区域对外依存度排名(2004年)
图1 四川省进出口总额变化(1998~2005年)
图2 进出口额增减率(2005年)
我国2005年前十位出口省市集中度高达92%,说明中国出口能力高度不平衡,处在第15位的四川所占比重不到第十位河北的一半,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前十位的平均水平(见表2)。
表2 出口总额前十位省市(2005年)
除了面上的比较,再以四川的主要城市——成都的出口能力与其他副省级城市进行点上的比较。成都出口增长率可排第三位,由于基数很低,出口总额不及第十位青岛市的1/7。成都与前十位出口城市的差距超过省区之间的差距,区位约束凸现(见表3,表4)。
表3 15个副省级城市出口能力比较(2005年)
续表3
表4 出口前十位城市(2005年)
二 国有企业撑起四川省进出口半壁江山
2004年四川省国有企业出口22.7亿美元,占外贸出口的57%,增长9.2%;集体、私营企业分别出口3亿美元和8.7亿美元,增长37.2%和85.2%。2005年四川出口总额47.01亿美元,国有企业的出口额占49.32%,外资企业出口额占14.5%,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占36.15%。可见国有企业仍然是四川的出口主力,但是,增长乏力,增长率仅有2.3%;外资企业增长率达23.7%,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增长率高达45.8%。最具增长实力的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处在中间位置。(见图3、表5)
图3 2005年四川省出口额比例(按企业性质划分)
表5 全国主要地区出口(2005年)
续表5
外资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除北京),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占据了绝对优势,比如广东、江苏、上海等地;以四川为代表的落后地区的省区市(除新疆、重庆),出口能力还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支撑(图4)。这可能是由于中西部省区市还主要依靠资源型产品出口,而这类产业主要由国有企业掌握。外资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省外贸出口增长,对改善四川出口商品结构,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意义重大。外资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与之配套的国内企业产品的出口。但是与发达省区市相比,四川外资企业出口比重还是偏低,从而进一步表现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在出口的各类产品中,2004年初级产品出口增长快于工业品,初级产品出口4.8亿美元,增长45%;机电产品13.7亿美元,微降0.1%,同期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2.3%。支柱产品出口情况为:电视机3.1亿美元,下降37.1%,净减少1.9亿美元;半导体器件1.3亿美元,微降0.8%;激光视盘机8046万美元,下降44.5%。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农产品出口4.4亿美元,增长45.5%,其主力产品是生猪、酒和生丝等;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7亿美元,增长31.2%,其下游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9亿美元,增长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