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
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系列产业,其内涵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传媒、报刊出版、广告传播等核心产业,外延上包括卡通、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等与精神消费相关的具体行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人才,他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产业领域的竞争,其核心也是人才竞争。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人才。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最关键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开发。要把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也就必须把我们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做大。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也逐步意识到文化产业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2003年12月举行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就已经提出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2004年4月,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1]。2005年4月,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在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揭幕仪式上大声疾呼: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已经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2]。
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我国所面临的文化产业人才短缺问题将更为严重。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布状况,除了2004年国家统计局曾有过一次全面的统计之外,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全面、权威的年度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此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之少。
目前,文化部编印的《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文化主管部门报送的上一年文化产业统计年报和文化部对外联络司的有关报表整理而成的。它反映的是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年度状况。本研究专门搜集了其中有关文化产业人才状况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虽然本研究反映的是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人才状况,但在目前缺乏完整的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各年度统计数据的情况下,此研究也不失为有着借管窥豹的重要意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折射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状况。
下面主要以近6年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的数据来源为依据,从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状况与分布、文化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全面展开论述。
一 我国目前文化产业人才分布的状况与特点
文化部对我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着不同的分类统计。如按照部门区分的话,可以分为文化部门和非文化部门两大类别;若按照行业类别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图书馆业、文艺科研、群众文化服务业、艺术业以及文物业等;按照所有制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国有、集体、其他经济等三大类别;还有按照职称进行区分以及按照单位的事业性质与经营性质进行区分的情况。下面我们以此为依据,来分析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分布情况。
(一)从从业人员行业类别上看,娱乐业从业人员居多
就我国近6年来,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总数来看,数量很大,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很多。表1是我国近6年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总数情况。2001年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人数为145万多人,到2006年,增加到191万多人,从总数上看,近几年来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
表1 近6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表
但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具体行业类别的从业人数来看,近6年来,从业人员数量基本趋于稳定的是图书馆业、文艺科研、群众文化服务业、艺术业,以及文物业等,人员数量变化最大的行业是娱乐业。娱乐业的从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了近几年来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最高峰,2006年以后趋于下滑,见图1。
图1 近6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各类从业人员的数量变化状况
再从娱乐业从业人员在整个年度的文化产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情况来看,2001年、2002年、2003年的娱乐业从业人员分别占49%、48%、45%,几乎接近整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2004年的娱乐业从业人员已经突破了一半,达到51%。随后的2005年和2006年,娱乐业从业人员已经高达79%和73%,占据了整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