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5月 |
自1947年以来,日本政府每年都发表《经济财政白皮书》(2001年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之前为《经济白皮书》),其内容包括对国内经济宏观运行状况和所面临的课题的分析、汇总等。尽管《经济白皮书》是从事经济政策综合调整工作的内阁府经济财政管理部门中的经济分析部门起草的,但却是经过中央政府各有关省、厅协商后并由内阁会议正式发布的,该文件代表日本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见解。40多年来,《经济白皮书》对于确保经济政策的整合性以及市场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度《经济财政白皮书》(副标题为:《面对生产率上升的挑战》)发表于2007年8月,本文以执笔人之一的身份,对其内容进行简单介绍。[1]
一 长期化的景气复苏与变化中的景气循环格局
1.2006~2007年的景气现状
目前,日本经济仍然处于从2002年初开始的景气复苏过程中,景气局面已经超过战后最长的“伊奘诺景气”(自1965年10月至1970年7月为止,长达57个月)[2]。本次景气复苏之所以持续如此之长,其主要原因可举出以下几点:
(1)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在抑制设备投资过程中努力偿还有息负债,而且,20世纪90年代后期还在雇佣方面进行裁员改革,使企业恢复了体力;
(2)政府在推进财政健全化改革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处理不良债权等,清算各种泡沫经济“负的遗产”,进行结构改革,为民间部门提供新的增长基础环境;
(3)通过上述努力,企业部门的雇佣、设备和债务“三过剩”得以基本消解,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主要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实现正常化,一度成为经济发展“重石”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图1 实际GDP增长率以及各要素的贡献率
2006年度实际gdp增长率为2.1%,可见以民需为主导的增长正在持续之中(见图1)。设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增大,但消费的贡献度仍然较小。从外需来看,2006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下,出口呈现徘徊状态。政府支出方面,在实现财政健全化的大目标下,以公共投资为中心的政府支出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可以说,不依赖公共需求的经济增长正在持续之中。
2.效益持续坚挺的企业部门
图2 企业设备投资预期增长率
从企业部门的动向来看,销售额、经常收益持续增加,效益结构改善明显,资金流动[3]处于丰厚状态。由于效益改善和需求扩大,设备投资也相应增加。但是,这种水平基本仅限于资金流动的范围内。虽然说企业的期待成长率约在2%左右,而且近年来仍有若干上升的可能,实际上这已经大大超过了日本经济潜在增长率,但目前能够看出许多企业开始对设备投资持慎重态度(见图2)。从工矿业生产指数看,2005年下半年IT关联产品的生产摆脱了短时调整期,总体来看,在出口和设备投资支撑下,产品出厂数量增加势头强劲,由于过去库存得到抑制,现在库存也开始缓慢增加,估计在2006年12月已达峰值,刷新了过去的最高纪录。
3.收入、消费增长缓慢的居民部门
与旺盛的企业部门相比,居民部门的收入与消费却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到2006年中期为止,居民消费年均增长率大约为2%,此后也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居民部门总体收入环境和消费者信心未出现大的变化,在消费总体疲软的基调下,消费的方向主要取决于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的服装、饮料等商品的销售规模(见图3)。
图3 大型零售店销售额的变化
整个居民部门的收入,从雇佣者实际收入[4]来看,从2006年下半年的缓慢增加转向徘徊,可以说这直接导致消费的增长趋缓。就业人数虽然在增加,但人均工资却在下降,究其原因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全日制的非正式雇佣人数增加;团块世代[5]的集中退休;地方公务员工资下降等。
4.景气循环结构的变化
图4 经营收益与人工费的变化与时差关系
如上所述,2006年下半年的景气动向特征是:尽管企业部门的效益提高和设备投资坚挺,但居民部门的收入、消费增长疲软,这说明经济尚未进入强势复苏阶段。一般来说,企业部门效益不断趋好,而且劳动力市场逐渐紧缩,就业人员的收入应增加,并能出现推动消费的波及效果。从企业效益与人工费动向联动时差相关关系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当营业收益出现后的大约两个季度就会出现人工费的变动,也就是说营业收益与人工费增减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但在80年代以后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