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广州本土大型超市沦陷与外资超市扩张的深层原因分析

    作者:王先庆 韦慧娟 宋浩 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广州本土大型超市沦陷与外资超市扩张的深层原因。首先,介绍了广州本土超市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其次,介绍了外资超市广州大扩张。接下来,分析了广州本土超市倒闭原因。最后,提出发展战略与对策。

    提起广州的大型超市,很多人会想到家乐福、万家、百佳、好又多、易初莲花……然而提起广州的本土大型超市,对于广州人来说,能想起的除了宏城,剩下的恐怕也只是曾经辉煌又消失了的本土超市的流产史了……

    广州是较早开放零售业的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州便已经有了自己的本土超市,然而,经历了十年风雨考验,曾经辉煌的本土超市在发展途中如陨星般隐退消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或生活,遭遇了或关闭或被收购重组的风波。

    2004年“12·11”前后,广州多家小型超市的“猝死”,在业界引起了不少波澜,“大限”、“洗牌”、“震荡”等火药味十足的字眼曾一度充斥于各大报纸。通过这一倒闭浪潮审视如今的零售市场:现在开遍广州大地的超市繁多且不乏本土超市,然而对于本土大型超市这一阵地,几乎已经沦陷,屈指所能道来的除了本土超市宏城,更多的都是外资或外地企业等大腕了。有业内人士甚至戏称“广东本土商业‘遍地小黄花,没有大牡丹’”。

    随着本土超市纷纷落马,本土超市在外资企业的夹缝中求生,2004年,广州的中小超市结成“广州超市联盟”,这场因利益而发起的自救运动,是否能解决根本问题,使超市得以生存,各界人士也各有看法。

    本土小超市的接连猝死,本土大卖场的沦陷,外资大型综合超市的快速发展……广州本土超市面临着各种压力,也出现种种焦虑……

    基于广州本土超市及广州零售业的发展形势,我们将目光重聚,关注广州本土超市走过的历程及其现状,以期抛砖引玉,引发业界各专家与学者们的共同研究与探讨,共同关注广州本土超市的发展。

    一 广州本土超市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素有“千年商都”美誉的广州,商业一向发达。中国第一家超市(1981年4月12日,广州友谊商店附设的小型超市)就诞生在广州。在20世纪90年代,广州本土超市发展先后经历两次小高潮:先是五朵金花(阳光、金田、越秀、广南和宏城),后是六小花(港湾、胜佳、花都五华货仓、福特玛、嘉福及澳之星),绝大多数相继衰落。

    广州本土超市低迷已经持续多年了,8年前,阳光、金田、越秀、广南,一家跟着一家关门,终未能撑过新世纪的头年。至此,广州连锁超市“五朵金花”五折其四,几乎全线崩溃。之后,广州最大超市家谊倒了,福特玛也倒了,港湾最后也赶上了这一关闭潮,加之外资大型超市的涌入和扩张,使广州本土零售商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五朵金花”五折其四

    1996年,以万客隆为代表的货仓店在广州冒头,货仓店以低投入、低物价迎合经济低谷期的消费市场,因而迅速蹿红并占领广州市场。而阳光资本实力不够,四处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广南、越秀、金田过于追求业绩报告,不惜代价开店,造成开业后营运成本居高,无法盈利,而这些企业又盲目乐观,缺少及时调整和变革,最终广州连锁超市的“五朵金花”中的四朵先后夭折。[1]

    “昌生生”悄然退市。提起昌生生连锁店,广州大多老街坊会有较深的印象。但从2005年下半年起,昌生生各分店陆续关闭,到现在全市已难觅“昌生生”的踪影,在悄无声息中,“昌生生”告别了广州老街坊。昌生生从创立一直发展到全广州大约80多家连锁店的规模。

    家谊匆忙破产。2004年10月19日14时,曾被评为“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的广东本土最大连锁超市集团家谊和岛内价突然同时关闭了所有门店。3天后,岛内价恢复营业,而家谊旗下门店继续停业。2002年6月,当家谊成立时曾计划每月开3家店,3年内累计开店至300家,年销售收入逾百亿元。但截至2004年10月19日,家谊公司亏损1.3亿元,资金缺口5.5亿元。直至2006年5月25日,深圳民润与家谊正式签订了关于民润整体收购家谊门店资产协议,至此,家谊所经历的漫长而复杂的破产事件才接近尾声。

    港湾超市巨亏。前身为“港湾货仓商场”的广州港湾超市在鼎盛时期拥有58家分店、一个大型的配送中心及在梅州设立分公司。但至2005年11月却仅剩广州的15家门店维持经营,据相关报道称,连仅有的15家,多数是对外承包出去,港湾超市收取的是管理费,并且传出拖欠300多家供应商2000多万元货款,广州部分供应商还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小超市死于物流成本

    1.五朵金花的命运

    广州本土超市低迷已经持续6~7年了,7年前,阳光、金田、越秀、广南,一家跟着一家关门,终未能撑过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