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
一 江南西商圈的准确定位与分析因素的选择
决定一个商圈的等级和功能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几个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商业区位、人口规模与结构、顾客购买力水平、购物便利性、聚客能力、辐射范围、产业链构成等。那么,江南西商圈是一个什么等级或功能的商圈呢?
首先,江南西商圈肯定不是市级商圈,这一点应该没有分歧。在广州市,江南西商圈与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商圈等市级的核心商圈绝对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尽管商圈的等级自身处于不断变动中,有些新兴的商圈有可能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育而成长为较高级的商圈,但从广州市的商业产业布局和走向看,江南西商圈成长为市级商圈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江南西商圈目前在海珠区肯定是最大的商圈,无论是客村商圈,还是中大商圈,在短期内都难以超越江南西商圈。这不仅是因为江南西商圈是海珠区传统的区级商业中心,而且其目前的规模也是其他商圈无法比的。
最后,问题的关键是,江南西商圈作为一个区级商圈,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和层次?也就是说,如何判定江南西商圈的商业价值和定位?我们认为,江南西商圈虽然在海珠区规模最大,因此可以被当成一个区级商圈,但是,从它的商业辐射力、聚客能力等指标看,它目前的规模和产生的商业功能,还只能算是一个“准区级商圈”。换言之,它的商圈能量只能说比普通社区性商圈大些,但比严格意义上的区级商圈还差很多。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和挖掘江南西商圈的商业能量,充分认识它的优势和潜能,尽可能提高其能量等级和辐射范围,尽管江南西商圈开始进入了发育成长的黄金时间之一,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高估江南西商圈的能量等级,产生不当的判断和认识,因为这将可能产生损害商圈发展的影响。
二 制约江南西商圈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客观理智地判断江南西商圈的商业价值和发展空间,我们有必要充分注意和分析制约江南西商圈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现实条件。
第一,这是由广州市的商业历史传统所决定的。广州传统商业布局在珠江以北,而江南则长期商业落后。江南人到江北去购物,是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习惯。
第二,这是由广州市和海珠区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广州市的地理分布是沿珠江呈东西走向,海珠区也正是呈扁形长块状的一个岛。这个“岛”目前由九座跨江大桥与江北连接,内部基本上由新港路为横轴、广州大道为纵轴,沿东西分布。正是这种地理分布,使得江南西商圈的核心辐射范围比较狭小,基本上局限于东晓路以西、昌岗路以北、珠江以南,向西则是珠江航道。由于这种客观的地理分布,导致有些客村以东的海珠区人几乎没有到过江南西。
第三,江南西商圈一公里以内的人口,大多是工厂、政府部门、银行,以及学校等单位的居住区,而缺少高级商务办公环境。这种居住区的商圈,以居家购物为主,难以营造出豪华购物的商业气氛。而本地的居民则有相当多的人是在天河区或沿江路的银行等机构上班,他们上班所处的环境就是核心商圈,因此,养成了他们“住在海珠区,购买和消费则主要在天河区或越秀区”的格局。
第四,江南西商圈内部和周边,处于“三缺”状态,即缺大型体育文化设施、缺高档写字楼、缺旅游点。“三缺”的结果,一是无法吸引外来人口,二是难以留住人流。一个繁荣的区级商圈,必须要有游人才能兴旺。没有游人的地方就难有商业的繁荣。在江南西商圈内,几乎没有一个类似于天河城广场、正佳广场或中华广场那样的购物广场,到处都是密集的住房型建筑,从而在环境硬件上,不利于吸引外来人流。
第五,目前江南西周边的路网系统和交通设计,以及周边交通环境亦不利于商业,尤其是以南北为主的道路方向产生的主要是过路人流。据我们了解,类似于270、550、14路等一半以上的公共汽车的人流都是过路人流。显然,匆匆而过的行人,处于回家或上班状态,一般难有购物的冲动和条件。
总之,综合多种因素分析,我们的结论是,目前的江南西商圈还是一个不够成熟和仍然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的次区级商圈。基于这一结论,我们认为,那些高估江南西商圈商业潜力和一些“善意”夸大其商业地位的分析是不够科学的。
导致这些高估江南西商圈的规模和影响力,或者判断不够科学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一些业务水平不高或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