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
职业取向是社会成员对从事某种职业的倾向性态度。根据对我国博士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报告发现博士毕业生倾向于到东部地区和大城市就业,在工作类型上首选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数人对未来职业成就有较高预期;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最重视的因素是工作的发展空间、薪酬水平以及与本人兴趣的契合程度等。在此基础上,本报告进一步分析了博士职业取向形成的影响因素,职业取向与实际就业的关系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Occupational orientation is the attitude of the social members towards selecting a certain kind of occupation. According to a social survey,China’s Ph.D. graduates preferred to work in costal area and metropolitan area. As for the type of jobs,most of them listed teaching and R&D as their priority. Most of them also had quite high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 When selecting an occupation,the most important dimensions they would concern wer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the job,wage and whether or not the job matched their interests. The report also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h.D. graduates’ occupational orientation,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ccupational orientation and actual job selection.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e research was discussed in the end of the report.
一 导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学位获得者的就业难问题日益紧迫,而且有不断向高学历获得者(如硕士、博士)蔓延之势。博士毕业生是一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端产品,也是一国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情况理应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他们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能否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体制和劳动就业体制运作的合理性,也反映了国家有效开发使用科技人力资源的能力。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和政策价值。
职业取向是社会成员对从事某种职业的倾向性态度。它不仅对于社会成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国家和社会建设发展也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霍兰德提出职业取向研究的政策意义的前提是“国家的人才库是有限的”,他通过研究指出了职业选择的三个原则:①受遗传和个人经历影响,不同的人倾向于选择不同的职业或职业群;②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③职业的满足感、稳定性和成就感取决于个人的人格和本领与职业所要求的技能之间的匹配程度。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关注人才的激励、发展和表现,而不是人才的分配,这样就能增加各行各业的人才数量(Holland et al,1967)。帕默尔等人则认为通过职业取向和职业选择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展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这也是职业取向研究的本意(Palmer,1941;Baumgardner,1956)。总体而言,通过对博士毕业生职业取向研究,我们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博士们在职业选择上的倾向,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职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情况,从而作出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职业选择。不仅如此,对高级人才的职业取向研究还有助于相关部门改进工作体制和环境,增加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博士的职业取向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预期,如果实际工作与原来的取向存在很大落差,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并影响其实际工作的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美国等发达国家一向比较重视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取向的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从1958年起每年做一次应届博士毕业生的普查(简称SED),调查内容为博士受教育的情况和毕业后的职业取向;另外,自1973年以来每两年进行一次博士毕业生抽样调查(简称SDR),了解已获博士学位者的职业变迁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对博士学位的评价。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没有这样系统、持续的研究项目,但也都做过一些相关调查研究(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1999)。通过对博士就业和职业取向的调查,为制定相关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Daniel et al,1999;王建梁、郝理想,2006;赵蒙成,1999;Shinichi,1999)。而我国对这个问题则重视不够,已有的少数研究在样本范围、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上都存在许多局限,难以为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支撑。
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委托,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部组织了“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取向研究”课题组,对我国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和就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课题组主要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了对个别对象的定性访谈方法。[1]课题组使用典型抽样结合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上海、武汉和兰州四个城市中随机抽取了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应届毕业的3000名博士研究生,对其发放自填问卷进行调查。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1903份,有效回收率为63.4%。数据录入工作使用了Epidata3录入软件,采用“背靠背”的双录校验模式输入计算机。所有的数据统计工作均使用SPSS14和Stata8统计软件完成。
本报告将根据此次调查所得数据,对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展开全面分析。本报告首先对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其次,本报告分析了影响博士职业取向的主要个人及社会因素。再次,本报告对博士的职业取向与他们实际就业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讨论。在报告的结束部分,就本次研究的政策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能的政策建议。
二 博士毕业生职业取向总体描述
在研究中,我们从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