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鸠山政权执政评估与政治前景分析

    作者:徐万胜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摘要:

    2009年是日本国内实现“政权交替”的一年。由民主党、社民党与国民新党联合组成的鸠山政权,在日本战后宪政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鸠山政权执政以来,对内致力于确立“政治主导”体制并改革了预算编制方式,对外采取“扩大均衡”的外交路线。但是,鸠山政权的政权运营与政策实施,受到了小泽派势力、其他执政党、政治资金问题、财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展望未来,鸠山政权在实践“政权公约”的同时又要面临诸多“难关”的考验,2010年参议院选举将成为鸠山政权能否继续执政的“分水岭”。

    2009年日本では、政権交代が行われた。民主党、社民党と国民新党による鳩山連合政権の発足は、日本戦後憲政史において重大な歴史的意義を持っている。鳩山政権発足以来、内政では、「政治主導」体制の確立に力を入れて予算編成方式の改革を行なった。外交では、「拡大均衡」の路線を取っている。但し、鳩山政権の政権運営と政策実施は、小沢派勢力、他の与党、政治献金事件、財源不足などの制約を受けている。未来を展望すれば、鳩山政権は、マニフェストを実行していく中で様々な厳しい試練を乗り越えて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2010年の参議院選挙は、鳩山政権が存続できるか否かの「分水嶺」となるであろう。

    2009年是日本政治发生深刻变革的一年。以众议院选举为转折点,曾长期执掌政权的自民党因大选败北而下台,“年仅13岁”的民主党赢得大选并上台执政。新成立的鸠山政权具有非凡意义,其政策实践也蕴涵着“变革”。但是,在面临诸多因素制约的背景下,鸠山政权的施政成效与政治前景并不乐观。

    一 鸠山政权的历史意义

    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的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由选前的105席猛增至308席,超过了“绝对稳定多数”[1]。9月16日,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日本第93任首相。同日,由民主党、社民党与国民新党联合组成的鸠山政权宣布成立。

    新成立的鸠山政权在日本战后宪政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鸠山政权的成立,标志着“1996年体制”的终结

    在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对于自民党而言,在历经短暂十个月的下野后,1994年6月成立的村山富市内阁促使其再次参与执政。1996年1月,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出任首相,并组建了由自民党、社民党、先驱新党三党参加的联合政权。此后,联合政权框架尽管历经了“自自”(自民党、自由党,1999年1月)、“自自公”(自民党、自由党、公明党,1999年10月)、“自公保”(自民党、公明党、保守党,2000年4月)、“自公”(自民党、公明党,2003年11月)的变化,但直至2009年9月麻生太郎内阁垮台,在“以自民党为核心的联合政权”这一点上却没有任何变化。对于这一时期日本的政党体制,至少可以说“这一政党体制是发端于1996年的”,暂且以时间概念加以描述,亦不妨将之称为“1996年体制”。与自民党一党执政长达38年之久的“1955年体制”相比,存续约14年的“1996年体制”的本质是一个“准一党优位制”。因此,民主党上台执政与鸠山政权成立,标志着“1996年体制”的彻底终结。

    此外,与1993年8月成立的细川护熙联合政权不同,此次“政权交替”,是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日本国内首次因众议院第一大党更迭而产生的新政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政权交替”。当然,它能否成为两党制确立的发端,尚需要时间的检验。

    (二)鸠山政权的成立,促发统治结构变革

    众所周知,在此前自民党长期执政的背景下,日本统治结构的一大特征就是“政官财三位一体”。其中,自民党作为政界代表,以利益诱导的手法与官僚、财界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既使得其他政党的竞争与生存受到挤压,也使得官僚、财界在自民党政权的存续过程中从整体上排斥其他在野党。但是,鸠山政权的成立,导致自民党丧失了对官僚行政资源的垄断地位,也迫使官僚、财界不得不探索其与民主党合作的新路径。因此,伴随着民主党上台,包括政党、官僚、财界及其他利益集团等在内,各种政治行为体在政策决定过程中的对应关系已是截然不同。

    同时,对于一贯倡导“脱官僚”的民主党而言,上台后必然采取各种措施来确立“政治主导”体制。另外,民主党在“政权公约”中还提及有关行政制度、地方分权、社会保障、选举制度等多项改革措施,涉及领域广泛。鸠山政权渐次实施上述改革计划,将促使日本统治结构在深层次上进一步发生变革。

    (三)鸠山政权的成立,体现市民政治发展

    十余年来,民主党从“第三极”成长为“众议院第一党”,其崛起本身就是市民政治不断发展的结果。早在1996年9月建党初始,民主党就将“市民自由主义”作为党的基本理念之一,其政治目标是“谋求建立自立与共生的市民社会”。中产阶层的市民成为支撑民主党发展的社会基础之一。此后,民主党虽数次历经重组,但始终坚持代表“生活者”、“消费者”和“纳税者”的利益。这说明“民主党是日本社会变迁的产物,是适应日本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动、迎合‘中间阶层’壮大而成立的”[2]

    与严重依赖于各种后援团体的自民党不同,除了获得“日本工会总联合会”的稳定支持以外,民主党主要是依靠广大城市选民的投票支持。在历届国政选举中,民主党大体上在城市地区占据优势,而自民党则是在农村地区占据优势,且两党在中间地区展开激烈争夺。在小泉纯一郎内阁执政期间,自民党政权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改革,试图以此来扩大自民党在城市地区的支持基础并抗衡民主党。但是,由于“小泉改革”造成了社会差距的扩大化,反而使得自民党的传统支持阶层遭到削弱,也间接地促进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