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5日,正义党人基什内尔宣誓就任总统,成为阿根廷1983年恢复民主制以来的第5任民选总统。在施政演说中,基什内尔宣布新政府将继续巩固民主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新的法制,尊重人民特别是弱者、退休者和贫困人口的民主权利。他呼吁全国人民达成共识,支持政府的工作,与政府一道克服危机,再创新的阿根廷。在这一纲领指导下,阿根廷逐渐走出危机的阴影,2004年阿根廷在经济恢复的道路上继续向前迈进,政治保持稳定。
一 经济形势
1.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经历了长达4年的衰退和2001~2002年的经济危机后,阿根廷经济形势从2003年开始全面好转,当年实际增长率达到8.7%,大大超出预期目标,是最近10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也成为2003年西半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此基础上,2004年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联合国拉美经委会预计的增长率达7.1%。阿根廷经济得以实现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1)投资和消费的拉动。2003年国内固定总投资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3%,全年始终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年增长率为38.1%,其中第四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8.8%。2004年投资进一步增长,仅第一季度增幅就高达51%,占到GDP的18.3%,这些资本主要投向建筑业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1]消费方面,2003年私人消费增加了8.1%;2004年就业率上升,实际工资上涨,政府推出了全面恢复消费信贷等鼓励消费需求增长的政策。在这些因素推动下,消费信心在2004年初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记录,第一季度私人和公共消费分别增长11.7%和1.4%,消费支出达到了2002年经济危机以来的最高记录。[2]
(2)工业、建筑业和农业等部门的快速增长。在经济衰退的沉重打击下,工业生产在1998~2002年间下降了23%。危机之后实行的比索贬值政策使得进口替代战略进一步深化,对工业生产部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2003年阿根廷工业取得了近10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达到16.3%,其中制造业出现了1998年以来的第一次增长。2004年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头7个月的工业生产同比增加了11.9%,制造业更有不俗的表现,增长了15.6%。[3]由于国际市场对大豆等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传统的强势产业部门农业也有了显著增长,成为带动阿根廷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之一。
2.能源危机使经济增长步伐放缓
2004年上半年,阿根廷出现了能源供应短缺的紧急情况,而且随着冬季的到来,这种状况愈演愈烈,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受能源危机影响最大的是工业部门。造成此次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阿根廷能源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私有化,此后的发展中只注重开采而忽视勘探和输送管道建设,投资严重不足。
(2)2002年比索大幅贬值后,国内能源价格调整滞后,而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却大幅度上涨。为了追求利润,阿根廷各大能源企业大力扩大出口,造成国内供应急剧减少。
(3)2002年年中以来,阿根廷经济逐步恢复,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快速复苏使能源需求激增,出现了较大的供需矛盾。为把能源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基什内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如提高能源出口税,以减少能源出口。从巴西、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电、天然气和燃油以满足国内对能源的需求,平抑国内燃料价格。
3.财政盈余的目标提前完成
2004年第一季度阿根廷财政盈余创下了14亿美元的历史记录,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阿根廷政府达成的11亿美元的目标。1~7月财政盈余高达135亿比索,提前完成了IMF设置的2004年全年财政盈余100亿比索的目标。
4.新的社会政策出台,失业率和贫困率降低
基什内尔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社会政策。
第一,多次提高养老金。2004年8月9日发布了新总统任职以来第5次提高养老金的命令,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0%,养老金最高和最低的数额分别提高到每月1000比索和308比索。该政策使将近300万名养老金领取者和退休人员受益。
第二,提高最低工资水平。2004年9月初阿根廷就业委员会宣布,从2004年9月起将公共部门最低工资由原来的每月350比索提高到450比索。目前,阿根廷月平均工资是592比索。
第三,修改劳工法。2004年3月阿根廷国会通过了劳工修改法案,法案提高了资方解雇工人的成本,规定解雇工作满3个月以上的工人,资方必须在其失去工作的头5年内每年支付1个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