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文物博物馆事业

    作者:王凯峰 马宙宙 苏杨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摘要:本章以2008~2009年度文化遗产事业的年度大事和重要变化为背景,通过对文化遗产事业宏观态势的纵览,结合文化遗产事业关系民生大计的年度主题,对作为文化遗产事业重要保护利用平台的博物馆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弥补了2008年蓝皮书对博物馆关注不够的缺憾。

    本章要点:

    1.文化遗产事业和文物博物馆事业在外延上有所差别,但其提供文化公共服务的功能相同,管理特征也大同小异。

    2.博物馆既是以保护和利用可移动文物为主的文化遗产事业承载平台,也是反映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和软实力的公共基础设施。文化遗产事业要关系民生大计,必须更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而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及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正是更好发挥教育功能的手段。

    3.我国建立了以分级属地化管理为主、文物行政部门行业指导与多主体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博物馆管理体制,国际惯例的董事会管理模式在我国尚未成形。

    中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折射出的是中国各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成就。2008~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事业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与中国的国运共进,历经社会的沧桑巨变,也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多项利国利民、意义深远的重大决策指引下,文化遗产事业得到了全方位推进——全国博物馆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1],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着博物馆努力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尝试,文化遗产事业加大了融入民生的范围和力度;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申报;正在各部委和各省征求意见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有近100个包含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区域被划入了国家级禁止开发区……这些新情况表明,文化遗产事业与国计民生的联系正日益紧密,而作为事业主要承载平台之一的博物馆发挥着更为直接的作用:通过全面免费开放,博物馆正在成为文化遗产事业中与公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影响最长久的平台;作为现代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日益高涨的文化生活需求彰显了博物馆增强区域软实力的功能;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低障碍平台,博物馆易于担当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任。不过,从学术角度而言,我们也注意到博物馆并不能被文化遗产事业完全覆盖——传统上常以文物博物馆事业来统称这一领域,在文物事业拓展到文化遗产事业的今天,在博物馆与民生关系更加密切的今天,文化遗产蓝皮书显然有必要专门探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文物博物馆事业,这样才能使文化遗产蓝皮书更系统、更现实,才能准确地强化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事业中的作用。因此,2009年蓝皮书第一章专门分析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并主要从民生视角来关注博物馆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向,这样不仅填补了2008年蓝皮书在描绘文化遗产事业基本情况时对博物馆领域的空白,使“文物博物馆事业”与“文化遗产事业”在概念上和工作中能更好地衔接,还通过对博物馆相关情况的分析为后面各章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反映文化遗产事业的年度变化奠定了基础[2]

    1 文化遗产事业与文物博物馆事业

    1.1 中国文化遗产体系中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

    1.1.1 中国文化遗产体系中的博物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文物事业与时俱进地发展为文化遗产事业,形成了涵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体系[3]。根据2007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可细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4],与这两种文物的特点相适应又分别形成了以分级的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平台的文物保护利用方式(参见图主1-1)[5]。有极少数不可移动文物(如民居和属于村集体的公共建筑)和一定数量的可移动文物没有被纳入这种公共管理体系,尤其可移动文物近年来在民间及文物商店、拍卖公司等“移动”得非常活跃。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和《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这些文物数量上看是少数、价值上看是低端,因此这种情况基本没有“动摇”我国的文物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保护利用载体的体系。

    图主1-1 文物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保护利用载体

    由图主1-1可看出,文物保护单位与博物馆都是文化遗产事业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平台。2008年蓝皮书中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当时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忽略了对博物馆的类似分析,一是篇幅所限只能先厘清局部,二是文物保护单位与自然遗产的性质和管理特征比较接近易于说清且既有数据能更好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