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年06月 |
1997~1998年,世界经济因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发生了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大动荡,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深受其害。全地区经济形势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不断恶化,1998年经济增长率从1997年的5.3%降至2.3%,[1]下降了一半以上,比90年代年均增长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拉美各国为了抵制危机的消极影响,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采取了防范措施,增强了对危机的防范能力。1999年拉美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
一、拉美经济遭受冲击
1998年拉美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极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年经济起伏不定,一波三折
自90年代初起,拉美经济恢复增长,1991~1996年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3%,1997年高达5.3%,为9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于当年10月蔓延到拉美地区,对拉美经济造成了冲击。拉美各国采取了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措施,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可以说,1998年上半年除个别国家外,全地区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了1997年的增长水平,与专家们预测的数字相吻合。但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进入7月,日本经济又告急,随后俄罗斯也爆发了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再次陷入混乱。拉美经济也随之动荡,主要股市出现全面下跌和剧烈波动,资本流入急剧减少,经济增长速度骤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下降,例如智利第4季度经济下降了2.8%。[2]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巴西。从8月起,巴西金融市场上,股票价格暴跌,外国资本外逃,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拉美经济滑坡是人们始料不及的,这从拉美经委会对该地区经济的几次预测也能看出。1997年9月,拉美经委会曾预计1998年拉美经济增长将比1997年有所下降,幅度约为1个百分点,即从1997年的5.3%降至4.3%。但是鉴于亚洲金融危机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恶化,1998年9月拉美经委会在《1997~1998年拉美加勒比经济概览》中预测,1998年全地区经济增长率为3%,与前一年的预测数字相比,已经做了大幅度的下调。10月份,又对预测数字做了进一步下调,为2.6%。到12月,拉美经济增长率的最终统计数字为2.3%。
(二)各国发展不平衡
虽然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率呈下滑趋势,但由于各国经济结构不同,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不同,因此经济形势有较大差别。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组类型国家。
第一组国家包括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及多米尼加。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是与美国经济往来比较密切。1998年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因此这些国家贸易出口比较顺利,旅游业呈上升势头,免税区装配厂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全地区平均增长率,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多米尼加增长7%,哥斯达黎加增长5.5%。墨西哥虽然因石油降价收入较前一年减少35%,但非传统产品出口情况良好,使出口总额增长仍达到6%,加之国内消费旺盛,因此经济增长率没有出现大的滑坡,为4.5%。
第二组国家是除委内瑞拉和巴西以外的南美洲国家。1997年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是1998年,特别是下半年经济增速减慢,绝大部分国家增长率较前一年有大幅度下降。全年增长率最高的是玻利维亚,为4.5%,阿根廷和智利分别为4%。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贸易条件恶化,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迅速增加。另外这些国家还受到巴西恶劣经济形势的影响。
第三组国家是委内瑞拉和巴西。委内瑞拉是全地区经济形势恶化最为明显的国家。1997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曾达到5.1%,但是1998年骤降至-1%,财政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和1.5%,通货膨胀率为31%。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其主要外汇来源石油的国际价格暴跌。1998年巴西的经济增长率为0.5%,比年初预计的3.5%下降了3个百分点。1997年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巴西货币受到的冲击最为猛烈。1998年8月到10月两个月期间,撤离巴西的外资高达200亿美元之多,外汇储备从415亿美元骤降至278亿美元。对投资者信心影响最大的是巴西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公共收支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高达325亿美元。
(三)1998年拉美工农业生产状况普遍恶化
巴西情况最为突出,生产下降2.8%,而1997年为增长4%。墨西哥在前9个月工业产量增长率达到8%,但后3个月产量明显滑坡。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工业在第4季度也都明显下降。秘鲁情况有所不同